果然没猜错,少林寺新方丈实行新规后,已有30多人离职不干了! 嵩山之上,风云再起。少林寺新方丈释印乐自7月29日上任,一个传闻便不胫而走:寺里已有三十多名僧人,因受不了新规矩,悄悄走了。 这一下,寺里寺外仿佛是两个世界。过去的日子,有些僧人念经或许坐不住十分钟,直播带货却能声嘶力竭地吼上三小时,安逸又热闹。 而现在,是凌晨四点闻鸡起武,白天荷锄下地,下午入定修禅,清苦也寂寥。这不只是作息调整,更像是一场灵魂风暴。 究竟是怎样一位掌门人,敢用这么决绝的法子,去动一个早已被商业浪潮泡透了的庞大体系?他开出的这剂猛药,是治病救人,还是会捅出更大的娄子? 搅动风云的这位,正是人称“佛门学霸”的释印乐,俗名尹清全。想看懂他,就免不了要和他那位大名鼎鼎的前任释永信比一比。 两人都是十六岁出家,可之后的几十年,却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当释永信在嵩山深处,把“少林”这块金字招牌一步步做成一个商业帝国时,小他一岁的释印乐,则选了一条更古老的窄路——读书。 他不仅在中国佛学院拿了硕士学位,这在当时的僧人群体里已是凤毛麟角,更远赴斯里兰卡,攻读巴利语系佛学,又拿一个硕士。 他的心思,其实早就藏不住了。十几年前,2007年,就有媒体问他怎么看少林寺的商业化。 他并未径直发表评论,而是言道:“白马寺始终秉持佛教传统行事……”能听到游客说‘白马寺才像个寺庙样’,我们就很快乐,也就心安了。”这番话在今天听来,简直就是他上任前的一份施政纲领。 释印乐想要找回的“寺庙样”,恰恰是释永信时代极力摆脱的模样。 在过去几十年,少林寺确实像一家公司。武僧团的禅武精神不再只为修行,也成了明码标价的商业演出;寺里的头香、头钟,被炒成了天价;殿前伫立着扫码捐款的机器人,它取代了僧人与香客之间随缘的交流。 这个商业网络给少林寺带来了名和利,可千年古刹的钟声里,也混入了太多算盘珠子的脆响,那份“佛门净土”的本色,自然就越来越淡了。 如今,释印乐携其在白马寺“农禅并重”的成功经验,将改革的锋芒直指嵩山。他一上任就雷厉风行,六项新规招招都刺向了商业化的心脏。 对外,他几乎一刀切断了所有商业链条:存在多年的四百元“平安香”没了,游客可以免费领香;功德箱上的二维码,从带点引导味的“自动布施”改回了佛家本意的“随缘布施”;淘宝店关了,线上预约购票也一并取消; 对内,他则给僧众们重新拧紧了修行的发条:严格规定凌晨四点半起床,上午下地种田,下午修禅习武。就算搞直播,内容也必须是讲经说法,而不是带货。 这一系列组合拳,无一不在宣告一个态度:让商业的归商业,让信仰的归信仰。 不过,这药下得这么猛,总有人喝不惯。那三十多个离开的背影,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他们代表的,是那些习惯了养尊处优、吃不了苦修这份罪的僧人。 而更深层的阻力,其实在寺外。那些靠着景区分成吃饭的,靠着武校生意挣钱的,还有那些手握品牌授权坐享其成的合作方,谁肯让他轻易断了财路? 这场改革,与其说是新旧规矩的更替,不如说是一场硬碰硬的搏斗。 这就让人犯嘀咕了,他那一肚子佛学经纶,到底斗不斗得过人心里头最实在的“贪、嗔、痴”?他要修的,不只是一座寺庙的殿宇,更是这个时代里,每一颗被欲望搅得翻腾的人心。
果然没猜错,少林寺新方丈实行新规后,已有30多人离职不干了! 嵩山之上,风云再
阿离言娱乐说
2025-08-02 12:22:08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