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中统特务陈梦麟喝醉了酒,对张一锋说:“这个礼拜五去大使馆抓地下党。”可他不知道,张一锋也是地下党!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南京城暗流涌动,中统特务陈梦麟醉酒后的一句醉话,差点让整个地下党组织面临灭顶之灾。
那天晚上,他拍着张一锋的肩膀说漏了嘴:"这个礼拜五去大使馆抓地下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梦麟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深受常云樵器重的"自己人",正是他要抓捕的对象之一。
张一锋表面上是国民党第五区区党部的红人,背地里却是中共安插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这个1922年出生的扬州小伙,骨子里透着江南文人特有的机敏与沉稳。
1946年,当他的老同学常云樵为了扩充势力筹建区党部时,张一锋早已在暗中完成了身份的转变。
常云樵看中他的才干极力拉拢,殊不知这正是地下党组织精心布下的一步妙棋。
在请示上级卢伯明后,张一锋顺水推舟打入敌人内部,这位中共南京市委情报系统负责人眼光毒辣,他看准常云樵在中统的地位,更看准他对张一锋的信任程度。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正确,张一锋不仅当上执行委员,还分到了一处豪华住所。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这个坐落在特务眼皮底下的宅院,反而成了最隐蔽的地下交通站。
张一锋的妻子马常卿是这个特殊交通站的"掌柜",当丈夫在外奔波传递情报时,她就负责接待来往的地下工作者。
卢伯明、黄经成、陈智周这些在敌人通缉名单上的重要人物,都曾在这栋豪宅里谈笑风生地接头议事,谁也想不到,中统特务们经常出入的场所,竟是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点。
这个交通站运作得滴水不漏,张一锋手下的十几名地下党员,每个人都只掌握情报链条的某个环节。
他们不知道张一锋的真实身份,只晓得这位"上级代表"能帮他们把情报送出去,这种单线联系的方式,既保证了情报传递效率,又最大限度降低了暴露风险。
陈梦麟的醉话让张一锋惊出一身冷汗,他不动声色地套出具体行动计划后,立即启动紧急联络渠道,通过层层传递,这份关乎数十名同志性命的情报,在敌人行动前及时送达组织,当特务们扑向大使馆时,早已人去楼空。
这次成功的预警,展现出地下工作者临危不乱的素质,更彰显出我党情报系统的严密高效。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南京城,像张一锋这样的隐形守护者还有很多,他们每天周旋于刀尖之上,一个眼神、一句暗语都可能关乎生死。
常云樵至死都不知道,他最信任的得力干将,竟是潜伏在身边的地下党员,这种惊人的伪装能力,既源于个人胆识,更离不开党组织的精心培养。
历史不会忘记这些无名英雄,他们像黑暗中的萤火,用微弱却坚定的光芒照亮黎明前的夜空。张一锋们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张扬,而在于藏锋守拙。
真正的勇气不在于蛮干,而在于隐忍坚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正是无数这样的暗战者,用无声的牺牲换来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