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绝不交枪,它是粟裕将军送的!” 1996年 ,山东莱芜71岁老人,因私人持有枪支被人举报,民警赶紧上门依法收缴,没想到老人“口出狂言”:我绝不交枪! 1996年春天,山东莱芜市公安局接到举报,称某小区有人私藏枪支,民警上门核查时,发现举报属实:71岁的滕西远老人确实收藏着两把手枪。 当民警要求上交时,老人紧紧抱住枪支,激动地说这是当年部队首长奖励给他的,有着特殊意义,民警耐心询问后,才了解到这位老人不一般的经历。 滕西远1925年出生在莱芜农村,家里很穷,父母去世得早,五个孩子靠要饭过日子,经常饿肚子,最让他痛苦的是,最小的弟弟因为营养不良,在他背上就没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占领了莱芜,滕西远亲眼看见日本兵杀害村民,房屋被烧毁,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13岁那年滕西远趁一个日本兵落单时,用磨尖的铁片结果了对方,这件事传开后,乡亲们都叫他“滕黑子”,说这孩子胆子大。 1940年,15岁的滕西远参加了八路军,第一次参加战斗就表现出色,在莱芜东部的一次伏击战中,他用缴获的步枪打死了一名日军军官。 战斗结束后,115师685团团长廖荣标把自己的手枪奖励给了滕西远,还给他记了一等功,这把枪成了滕西远最珍贵的纪念品。 解放战争时期滕西远跟随部队转战各地,1947年在济南战役中,他和几名战友在执行侦察任务时遭遇敌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大声喊话制造己方人多的假象。 这个办法确实起了作用,敌人没敢贸然进攻,为后续部队赶到争取了时间,战后粟裕司令员听说了这件事,把自己的配枪送给了滕西远。 抗美援朝期间滕西远随志愿军入朝作战,在一次阻击战中,美军坦克堵住了志愿军的进攻道路,滕西远主动请战,背着炸药包摸近坦克,爆炸成功摧毁了目标,但滕西远也被震伤了,额头留下了明显的疤痕,右耳几乎失聪,这次行动让他再次荣立一等功。 1955年滕西远复员回到莱芜,分配到当地一家工厂工作,他把两把手枪小心收藏,每天都要拿出来擦拭保养,就像对待最珍贵的宝贝。 对滕西远来说这两把枪不仅仅是武器,更是他青春岁月的见证,每次看到它们,就会想起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想起那些血与火的岁月,民警了解了老人的经历后,被深深震撼了,他们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私藏枪支案件,而是一位老兵对过往岁月的珍藏。 经过请示上级,考虑到滕西远的特殊身份和枪支的纪念意义,公安机关决定允许他继续保管这两把枪,但要求定期检查并妥善保存。 这个决定让滕西远非常感动,他表示一定会按照要求管理好枪支,不会让它们流入社会造成危害,同时也感谢政府对老兵的理解和关怀。 滕西远的故事在当地传开后,很多人前来看望这位老英雄,大家都想听听他讲述那些战争年代的经历,了解那段历史,老人也很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他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滕西远经常到学校和社区做报告,给孩子们讲抗战故事,他用朴实的语言告诉大家,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每次讲到激动处,老人都会拿出那两把枪给大家看,他说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代表着那一代人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 信源:“红色传承”模范滕西远:言传身教的“老八路”. 齐鲁晚报网
山东有一名女子快和她的未婚夫结婚了,结婚之前,该女子竟然称自己不要彩礼,也不需要
【213评论】【1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