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浙江衢江流域连续下了三天雨,江水暴涨,水流湍急,连经验丰富的老渔

文史充点站 2025-08-01 11:21:37

1942年6月,浙江衢江流域连续下了三天雨,江水暴涨,水流湍急,连经验丰富的老渔民都不愿轻易下水,住在江边的陈根土却顾不了这么多,因为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 陈根土今年48岁,祖祖辈辈都靠打鱼为生,他水性好,熟悉江上的每一处暗礁和险滩,平时为人老实,话不多,但乡亲们都信得过他。 那天上午,陈根土正准备收网回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激烈的枪声,他爬上江边的小山坡一看,发现有一支队伍正被日军追击,已经退到了江边。 这支队伍大约有三十多人,从装备看应该是八路军的一个连队,他们在江边构筑了简单的掩体,正在顽强抵抗。但敌人人数众多,火力也更猛烈。 陈根土看出这些战士的处境很危险,江水这么急,不会游泳的人根本过不去,而日军正在收紧包围圈,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没有多想,陈根土跳上自己的渔船,拼命朝江对岸划去,子弹在他身边呼啸而过,有几发打在船帮上,溅起木屑。但他顾不了那么多,只想快点到达对岸。 靠岸后陈根土大喊:“快上船!我送你们过江!”几名战士立即跳上船,陈根土调转船头就往回划,这种小渔船一次最多能载四五个人,再多就有沉船的危险。 第一趟顺利到达对岸,陈根土来不及休息,立即掉头返回,这时日军已经发现了他的行动,开始朝渔船射击,水花在船周围不断炸开,陈根土的衣服都被打湿了。 就这样来回八趟,陈根土成功转移了二十多名战士,最后还剩下十几个人,但日军已经冲到了江边,距离不到一百米。 那些没能上船的战士并没有慌乱,他们端起枪朝敌人猛烈射击,为陈根土的最后一趟争取时间,有几个战士身上已经挂了彩,但依然咬牙坚持。 当陈根土的船快要靠岸时,日军突然发起冲锋,剩下的战士们毫不犹豫地拉响手榴弹,冲向敌群,爆炸声在江边回荡,陈根土的眼睛湿润了。 回到对岸后,获救的战士们围住陈根土表示感谢。连长握着他的手说:“大叔,没有您,我们这些人都回不了家了。”陈根土只是憨厚地笑笑,说这是应该做的。 三天后,陈根土又遇到了一件事,他在下游的支流捕鱼时,发现岸边停着几条日军的巡逻艇。十几个日本兵正在休息,看样子是在搜索逃散的八路军,陈根土灵机一动,主动划船过去,他用蹩脚的日语说要为皇军带路,可以找到八路军的藏身之处,日军见他是本地渔民,没有起疑心。 船行到江心最险要的地方时,陈根土突然跳进水里,失去控制的渔船被水流推向暗礁,瞬间撞得粉碎,船上的日军大部分不会游泳,在急流中很快沉没。 陈根土水性好,顺着水流游到下游才上岸,他回头看看江面,那些侵略者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次,他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了仇,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开了,老百姓都说陈根土有胆量,敢跟日本鬼子玩命,但陈根土自己从不提这事,依然每天出江打鱼,过着平常人的日子。 陈根土的事迹后来被记录在当地的史料中,研究者发现在衢江流域,像陈根土这样帮助抗日部队的渔民还有很多,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支援着抗战。 如今的衢江早已恢复了平静,江边那棵当年被子弹打过的老树还在,树干上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见,每年清明,都有人在江边放几只纸船,纪念那些逝去的英魂。 这个普通渔民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并不总是穿军装的人,有时候最平凡的老百姓在关键时刻爆发出的勇气,同样能够改变历史的进程。   信源:衢县文史资料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