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游客在鼓浪屿豪掷9000元买6斤海参,却当场带走仅2斤,余货直寄老家。半年后,游客突然手持外省检测报告杀回,揪住“三无产品”标签漏洞,索赔10万。游客没有选择与商家协商,而是径直将店家告上法院。庭审中,法庭发现游客同期在福建沿海发起49场同类诉讼,套路如出一辙,均现场取货、远程邮寄、未拆封送检,其中23份生效判决书均索赔10倍赔偿金。结果,法院的判决亮了。 鼓浪屿海参店的"打假"闹剧 陈叔在鼓浪屿卖了三十年海产,第一次见买海参这么痛快的人。穿冲锋衣的男人走进"海味轩",连价都没还就说:"来6斤,2斤现拎走,4斤寄山东。"扫码付了9000块,接过收货单转身就走,背影透着股急匆匆的劲儿。 "这人不像买回去补身子的。"陈叔摸着刚泡发的辽参,肉壁上的褶皱里还沾着细沙。这些大连直供的海参,他每天都亲自挑拣,进货单和检疫证码得整整齐齐,压在柜台的玻璃下。 半年后的传票,把陈叔的安稳日子砸了个坑。"职业打假人王某",原告栏上的字刺得他眼睛疼。那男人拿着山东的检测报告,说他的海参没标生产日期,是"三无产品",索赔10万。 "狗屁打假!这是碰瓷!"陈叔把传票拍在柜台上,紫砂壶盖震得跳起来。邻居张婶凑过来看热闹:"是不是那个专挑商家漏洞讹钱的王某?前阵子听说他在泉州海鲜市场闹过事。" 开庭那天,王某在法庭上掏出一沓判决书,得意洋洋:"法官您看,我这是正当维权,之前23起官司都赢了,都是十倍赔偿!" 陈叔的侄子小周冷笑一声,把证据推过去:"这些是海参的批次检测报告、进货凭证,所有指标都合格。散装称重的海产品,按规定可以不单独标生产日期,我们店里也公示了批次信息。"他话锋一转,"倒是王先生,半年内在福建沿海发起49起同类诉讼,全是现场买一点、邮寄一大部分、没拆封就送检,索赔套路一模一样,这哪是维权?分明是职业打假牟利!" 王某的脸涨成猪肝色:"我这是监督商家规范经营!" "监督需要靠诉讼赚钱吗?"小周拿出王某的银行流水,"您这23笔赔偿金加起来,比普通人大半年工资还多吧?" 法官敲了敲法槌:"原告以牟利为目的,实施有组织的购买、检测、诉讼行为,已超出消费者维权范畴。被告能提供完整合规的证据链,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判决如下: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承担。" 走出法院,鼓浪屿的海风裹着咸湿的阳光,吹得陈叔的白衬衫鼓鼓的。小周笑着说:"叔,这下踏实了吧?这种假打假真碰瓷的,就该治治。" 陈叔没说话,回到店里从柜台下摸出个铁盒子,里面全是老客写的便签:"陈叔的海参泡发率高"、"给坐月子的儿媳买,放心"。他把便签一张张铺平,突然笑了——真正的公道,不在判决书里,在这些带着烟火气的信任里。 傍晚收摊时,王某不知从哪冒出来,堵在门口:"老头,以后小心点,我还会来的。" 陈叔拿起扫帚就往外赶:"我这店开在阳光下,不怕你躲在阴影里搞小动作!"扫帚扬起的灰尘在夕阳里飞,像群不认输的萤火虫。 后来陈叔在柜台挂了块木牌,上面写着:"诚信经营,欢迎监督,拒接碰瓷"。老客们看见都笑:"陈叔,谁还敢来你这撒野?"陈叔望着鼓浪屿的海浪,心里明白:做生意就像养海参,得在清水里慢慢泡,急不得,也假不得,不然早晚得烂在泥里。
厦门,一游客在鼓浪屿豪掷9000元买6斤海参,却当场带走仅2斤,余货直寄老家。半
文姐分享生活
2025-08-01 11:18:21
0
阅读:82
莫急莫急
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