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最终在监狱中去世,许多人认为他是冤枉

瀚霖学史本人 2025-07-28 17:19:11

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最终在监狱中去世,许多人认为他是冤枉死的。七年后,田汉的妻子才得知真相,没过一年,她也随他而去。

1898年湖南长沙乡下,田家老三呱呱坠地。

父亲是红白喜事掌勺的,母亲纺纱补贴家用。

这户贫寒农家的男孩,日后成了国歌的词作者。

九岁那年父亲病故,瘦弱的田寿昌跟着寡母过活。

舅舅易象从日本留学归来,看准外甥的灵性,掏腰包送他进新式学堂。

田寿昌没辜负期望,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师范,把名字改成了田汉。

意在振兴中华文化。

舅舅家的表妹易漱瑜小他一岁,两人常在私塾窗外听讲。

从日本学成归来,这对青梅竹马的年轻人结为夫妻。

新婚燕尔在上海当编辑,儿子田申降生的欢笑声没持续多久。

易漱瑜产后染上肺病,咳着血对闺蜜黄大琳托孤:"替我守着孩子,别让人欺负他..."

1925年寒冬,二十六岁的才女在病榻阖眼。

田汉握着妻子枯瘦的手,把她的油画肖像永远挂进书房。

遵从亡妻遗愿,田汉娶了黄大琳。

这善良女子给湖南老家的田申寄童装玩具,却捂不热丈夫的心。

田汉在《三叶刊》发表悼亡诗,引得远在新加坡的女教师林维中飞鸿传情。

当穿着蓝布旗袍的林老师漂洋过海来见他,五百块银元"赞助"他创办南国艺术学院时,田汉终究背弃了婚姻承诺。

黄大琳含泪在离婚书上按手印,照片背后是田汉题写的"为精神自由小别"。

革命风暴卷走了文人的安稳。

1930年早春,地下党员安娥走进田汉的办公室。

奉命策反这位剧作家的女特工不会想到,这次任务将改变两人余生。

安娥原是北平美专学生,三一八惨案后参加地下工作。

她化名潜伏上海时刚和狱中牺牲的丈夫永别,却在田汉身上看到同样燃烧的理想。

1931年,田汉刚与林维中办完婚礼,安娥在医院产房独自生下田大畏。

怕连累新婚丈夫,她咬牙对田汉说:"孩子夭折了。"

产后三个月抱着儿子回河北老家,乡亲的唾沫星子几乎淹死这对母子。

硝烟中的爱情格外炽烈。

1937年卢沟桥炮响,田汉在武汉码头遇见安娥。

"儿子还活着!"安娥这句话让他们重拾前缘。

此时田汉已把林维中母子安顿重庆,重逢点燃的旧情引爆家庭战争。

1946年深秋,林维中在《新民报》刊文痛斥"夺夫之恨",田汉万字长文自辩。

风雨飘摇之际,安娥始终挽着他的手。

这对颠沛半生的恋人,终于在1948年雪夜结成正式夫妻。

天安门城楼上响起《义勇军进行曲》那年,田汉正在整理京剧《白蛇传》手稿。

这源于1935年的创作:田汉把歌词写在香烟锡纸上投入监狱,聂耳在日本谱曲时把"冒着敌人炮火前进"重复了四遍。

1949年后田汉主掌文化部戏剧改革,安娥把《追鱼》《情探》改编成越剧经典。

1956年安娥中风瘫痪,田汉出差总带着轮椅,在旅馆给她念报喂药。

他推掉所有晚会,每晚给妻子按摩三小时。

可惜,风暴来得猝不及防。

1966年寒冬,田汉被发配京郊牛栏山挑粪。

安娥拄拐追到农场,隔着铁丝网给他塞烤红薯。

有次批斗会打断他三根肋骨,老人回家却笑着说:"他们骂我写的戏毒害青年,可《谢瑶环》里句句是救国真言。"

1968年12月,看守所通知家属领遗物时,只剩副磨破的眼镜。

安娥次年被打成"苏修特务",肺病加重还遭皮带抽打。

1976年她在病床上哼着《渔光曲》离世。

那是两人热恋时合作的作品。

平反昭雪来得太迟。

1979年春天,八宝山追悼会摆满花圈,中央戏剧学院学生抬着《关汉卿》剧照肃立默哀。

2008年河北双凤山陵园落成铜像:田汉握着钢笔凝望远方,安娥膝上摊着《义勇军进行曲》手稿。

2022年新时代电影节颁奖词这样说:"那支从烽火中淬炼的笔,至今仍在华夏血脉里跳动。"

0 阅读:0
瀚霖学史本人

瀚霖学史本人

诉说古今历史,以古为镜,知兴替,学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