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崇尚极简风,他喜爱的器物是低调而安静的,简单又不失大气的。然而,他的儿子乾隆

吴仁磊说 2025-07-28 11:25:04

雍正崇尚极简风,他喜爱的器物是低调而安静的,简单又不失大气的。然而,他的儿子乾隆恰恰相反,不爱瓷器本身柔和、淡雅的质感,偏偏要多一些繁缛的装饰,喜爱不留白的堆砌,总之“华丽”“炫目”就对了。

在北京紫禁城的深处,珍藏着两位皇帝截然不同的艺术印迹。雍正皇帝以严谨治国,钟情于简约之美,一只白瓷碗上的一抹青花便足以令他驻足。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却截然相反,统治盛世,热衷于繁复装饰,瓷器上满布花鸟与神话图案,色彩夺目。 雍正皇帝,名胤禛,1678年12月13日生于紫禁城永和宫,是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至1735年在位。他以勤政著称,常深夜批阅奏折,桌上文书堆积,烛光映照下,他的字迹工整,透着不容商量的威严。他的母亲孝恭仁皇后出身满洲乌雅氏,地位较低,胤禛幼年由佟贵妃抚养,9岁时佟氏去世,培养了他坚韧的性格。他随康熙出巡,参与政务与军事,积累了丰富经验,1698年封贝勒,1709年晋为雍亲王。他的艺术品味偏向简约,钟爱单色釉瓷器,如青花瓷或白瓷,强调材质的纯粹与形体的优雅。他常亲自审视御窑厂作品,要求瓷器更薄、更精致,体现“素气”之美。他还喜爱西洋器物,如望远镜,称之为“千里眼”,常用于观察远方景致。

乾隆皇帝,名弘历,1711年9月25日生于北京,是雍正第四子,1735年至1796年在位,1799年去世,享年89岁。他的统治是大清盛世,国库充盈,疆域辽阔。他喜爱诗词与书法,创作诗词逾四万首,常召集文人雅士,挥毫泼墨,展现开朗自信的性格。幼年受雍正影响,接触西洋钟表与显微镜,培养了对新奇事物的兴趣。他的艺术品味偏向华丽,喜爱色彩鲜艳、装饰繁复的器物,如珐琅彩瓷器,融合中西技艺,展现盛世繁华。他的宫殿摆满五彩缤纷的瓷器与玉雕,彰显对视觉冲击的追求。 在景德镇御窑厂,雍正时期工匠为满足皇帝要求兢兢业业。他偏好单色釉瓷器,如白瓷碗,仅在碗心点缀一朵青梅,线条简洁,釉面光润,体现材质与工艺的纯粹。他常要求减少装饰,突出瓷质的美感。乾隆则不同,他喜爱珐琅彩瓷器,瓶身绘满山水人物,红、黄、绿三色交织,金边点缀,展现盛世气派。他常命工匠在仿汝窑釉色上增添艳丽装饰,追求视觉上的极致冲击。两人的审美差异也体现在其他领域。雍正喜好书法,偏爱笔锋简练的字迹,书房悬挂单色墨宝。乾隆则热衷于在画作上题诗,融合文字与图像,增添装饰效果。他命人绘制的大型屏风,布满神话场景,色彩斑斓。建筑上,雍正的雍和宫线条简洁,比例和谐,体现内敛之美。乾隆扩建圆明园,加入西洋楼,融合中西风格,喷泉与亭台交相辉映,彰显奢华气派。

雍正于1735年10月8日因病去世,享年56岁,官方记载称他因过度劳累,病逝于圆明园寝宫,桌上堆满未完的文书。他的去世引发诸多传言,但史料倾向于自然死亡。他在位期间的严谨治理为乾隆的盛世奠定了基础,其简约的艺术品味提高了御窑厂的工艺水平。乾隆于1735年继位,统治60年后,于1796年退位为太上皇,以示对康熙61年统治的尊重。他退位后仍掌控朝政,直至1799年2月7日去世。他的长寿与长期统治使清朝达到巅峰,疆域扩张至中亚与缅甸,文化艺术繁荣昌盛。两人的艺术遗产影响深远。雍正的“蛋壳瓷”与单色釉瓷器成为清代工艺的标杆,至今在拍卖会上价值连城。乾隆的珐琅彩与繁复装饰推动了中西艺术交流,其收藏的玉器、瓷器与绘画现多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如“乾隆款珐琅彩山水瓶”,瓶身绘满山川河流,色彩浓烈,细节繁琐。

0 阅读:4
吴仁磊说

吴仁磊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