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王树声50岁那年,得到一个可爱的女儿,从出生就被捧在手心里疼爱,将她视为掌上明珠,一言一行都充满宠爱。 一个威震沙场的开国大将,在50岁时迎来了人生最大的惊喜——一个可爱的女儿。这个迟来的小天使让铁血将军瞬间化身慈父,但他的宠爱方式却让所有人意外。这个故事的结局,足以让每个人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父爱。 1955年,50岁的王树声大将喜得爱女。他给这个姗姗来迟的小女儿起名为王季迟,小名是"四毛"。对于这个在自己半百之年才到来的宝贝女儿,王树声的宠爱是发自内心的。在家里,他经常抱着小四毛,眼神里满是慈爱,逗她玩耍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弄疼了这个掌上明珠。 那个年代的王树声已经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大将,担任着国防部副部长的重要职务。但在女儿面前,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慈祥父亲。1955年,王大将双喜临门,被授予大将军衔,还得了宝贝女儿。可以说,这一年是王树声人生中最圆满的一年。 王四毛从小就能感受到父亲深深的疼爱,但这种疼爱并不是盲目的溺爱。王树声虽然把女儿当作心肝宝贝,但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含糊。当王四毛长大后要求参军时,以她的家世背景,这本来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甚至可以随意安排到任何部队。但王树声自始至终没有提供任何帮助,王四毛从最普通的士兵做起,战友们都不知道她是开国大将的女儿。 1971年的时候,王树声的女儿王季迟进入了通信兵部队当起了电话兵,部队不知道她是开国大将的女儿。在部队里,王四毛表现出色,但她从来没有透露过自己的身份,战友们都把她当作普通农家女孩看待。 1971年春节,王树声遇到了一个让他既想念女儿又坚持原则的难题。有一年春节,王树声的妻子出门在外,两个儿子回不来,他一个人觉得孤单,便给女儿打电话,问她能不能回家吃个饭。但是王四毛的连队正在执行任务,也腾不出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国防部副部长的王树声完全可以一个电话解决问题。其实,王树声只需要给部队打个招呼,就能让女儿放假回家,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这个细节充分体现了王树声的品格:即使对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也绝不会动用职权谋取私利。 思女心切的王树声做出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决定。很快,王树声穿好衣服出门,他本可以叫来司机送自己去,但考虑到当天是春节,他不愿耽误司机回家团圆,便独自一人乘坐公交车前往部队驻地。 到了部队门口,王树声遇到了新的"难题"。时值新春佳节,许多战士的亲人都特意来到部队探望,为了防止混乱,部队在门口设置关卡,禁止随意出入,如果想进去,必须进行登记,然后等待安排。 这时候的王树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举动。王树声看到这一幕,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抱怨,而是主动来到队伍的最后默默等待。要知道,王树声可是开国大将,只要他亮出自己的身份,别说进军营,就连部队首长都要来拜见他。 但是王树声始终没有吭声,66岁的他顶着寒风,坚持正常排队,足足等了2个小时,才见到自己的女儿。当王四毛心疼父亲,表示他完全可以亮出身份时,王树声却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见到女儿后,王树声来到部队办公室,和女儿聊了一会儿天,说的都是家常事。眼看着半个多小时过去了,部队派人催促王四毛赶紧归队,王树声便没有继续耽搁,主动起身离开,临走时交代女儿,一定要好好干。 返程的时候,王树声还是和普通市民一样,乘坐公交车回家,一个人度过了孤单的除夕夜。这个细节让人既心疼又敬佩,一个开国大将为了见女儿一面,排队两小时,见面半小时,然后默默离开,这样的父爱既深沉又伟大。 王树声对女儿的教育理念非常明确。王树声曾经说过,无论他的官多大,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不应享受任何特殊待遇。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公仆精神,也用这种方式教育女儿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 王树声严于律己的做法,不仅给同僚们树立了榜样,也让女儿懂得艰苦奋斗的道理,永远不要依靠家庭背景,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在这样的教育下,王四毛成长为一个独立自强的好军人,从不依赖父亲的地位和权力。
开国大将王树声50岁那年,得到一个可爱的女儿,从出生就被捧在手心里疼爱,将她视为
历史趋势解码
2025-07-28 09:50:28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