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6岁小护士听说日本军医要锯掉赵一曼的腿,心中一沉,她咬咬牙,悄悄变

墟史往事 2025-07-28 09:21:45

1936年,16岁小护士听说日本军医要锯掉赵一曼的腿,心中一沉,她咬咬牙,悄悄变卖了嫁妆,偷了些药品,拎起小皮箱,毅然向病房走去...   韩勇义,出生在辽宁桓仁的一个普通家庭,是家中长女,早年丧父,她与母亲和弟妹一起迁移到哈尔滨,那段艰难的岁月对她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勇义得到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她考入了哈尔滨市立医院开设的“看护妇养成所”,并于1936年作为见习护士进入市立医院实习。   这时,医院迎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赵一曼,那个因勇敢抗日而被敌人囚禁的女性英雄,赵一曼在战斗中受伤,被日军带到医院治疗,甚至还想锯掉她的腿,因为她左腿上有24块碎骨,伤口遍布全身。   面对这个病人,韩勇义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作为一个年轻的护士,她曾对赵一曼的抗日事迹知之甚少,只是听过一些报纸上的宣传。   她心中既有敬畏,也有些许胆怯,毕竟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赵一曼的形象几乎就是“女魔头”的代名词。   不过,渐渐地,韩勇义发现,赵一曼并不是当局宣传中的那个“坏女人”,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赵一曼给了她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让她明白了民族危机时,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在赵一曼的影响下,韩勇义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一次,赵一曼在病房里对她说:我们不能永远做亡国奴,我们要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土地,这句话让韩勇义的心灵深受触动。   她不再是那个只关注自己生活的小护士,而是开始关注大局,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赵一曼告诉她,只有奋起反抗,才可能迎来民族的光明。   赵一曼的身影不断出现在韩勇义的脑海中,作为一个年轻的护士,韩勇义已经不再满足于手术台前的工作,她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的魔爪,和她一起加入到抗日的行列中。   在那时,韩勇义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与这片饱受战争摧残的土地紧密相连,她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赵一曼的伤势有所好转,但敌人依然将她当作头号目标,面对重重危险,韩勇义决定为赵一曼策划一场冒险的逃亡,她深知,这一次的决定可能意味着一生的改变,甚至可能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她与赵一曼商量,决定在医院外找到一条安全的逃生之路,为了逃离日军的魔掌,韩勇义通过伪警察董宪勋的帮助,偷偷准备了一切必需的物资。   变卖了自己的嫁妆、筹集了一些资金后,韩勇义购买了医药和食物,并将其藏在赵一曼的床下,她没有将这些事情告诉母亲,怕她担心,甚至谎称自己马上要结婚。   然而,母亲的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她以为女儿已经偏离了正轨,母亲的眼泪和不理解让韩勇义痛苦不已,但她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不能再退缩。   1936年6月28日晚,韩勇义在董宪勋的帮助下,带着赵一曼悄悄地逃出了医院,逃亡之路布满了荆棘,他们小心翼翼地躲避敌人的追捕。   在医院后门的阴暗角落,二人翻越围墙,迅速登上等候在外的小汽车,小车在雨中疾驶而去,仿佛一只逃脱的野兽,疾驰向远方。   就在他们即将进入安全的游击区时,危机悄然降临,小汽车行驶至阿什河附近时,他们发现横跨河流的桥梁已经被洪水冲垮。   困境中,董宪勋不得不请人抬着赵一曼涉水过河,这一耽搁,让敌人的追击渐行渐近,就在韩勇义和赵一曼希望能得到一线生机时,远处的马蹄声打破了寂静,一股不祥的预感迅速袭来。   随后的情况更为严峻,三人被敌人发现并被围捕,面对即将扑来的敌人,赵一曼沉着冷静,嘱咐大家不必慌乱,她的冷静和勇气让韩勇义深受鼓舞,尽管她内心也充满了恐惧,但她在赵一曼身上看到了无畏的力量。   被捕后的韩勇义被带到哈尔滨伪警察厅,敌人对她进行了残忍的审讯,她遭受了严酷的酷刑,包括“上大挂”、用烟头和炭火烧伤她的胸口和脸部,甚至施用电刑。   但韩勇义从未向敌人屈服,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在审讯室里,她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对抗日的信念。   在监狱中,韩勇义继续忍受着酷刑和极度恶劣的环境,监狱里,犯人们为了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常常进行绝食抗议。   在这些艰苦的岁月里,韩勇义不仅没有失去对革命的信心,反而在监狱里变得更加坚定,她心中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并非徒劳,虽然暂时身陷囹圄,但她的信念未曾动摇。   最终,韩勇义被判四个月有期徒刑,出狱后回到了呼兰县,然而,她并没有完全恢复自由,依然受到伪警察的监视,尽管如此,韩勇义的生命中充满了革命的火焰。   1945年,日本投降后,韩勇义继续参与革命工作,担任翻译并在苏军进驻东北后积极支持抗日事业,可是,因长期遭受酷刑的折磨,她的健康急剧恶化,旧疾复发,不久后她在1949年2月12日去世,年仅29岁。

0 阅读:39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