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因被罗瑞卿调侃,怒斥主任王辉球,王:若给你丢人,我辞职 1961年初,北京。“老王,朝鲜那个《三千里江山》你听说了吧?气势很大,教育意义也深。咱们空军,也得搞一个自己的东西出来!”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把政治部主任王辉球叫到办公室,语气里满是兴奋与期待。他刚陪同代表团从朝鲜访问回来,那台大型歌舞史诗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刘亚楼的想法很明确,也很朴素。在朝鲜,他看到了艺术形式对思想教育的巨大推动力。紧接着在沈阳军区,他又听到了一场革命历史歌曲演唱会,那几首老歌让他心潮澎湃。两件事一结合,一个念头在他脑子里形成了:咱们革命战争年代,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凝聚了多少血与火的记忆,能不能把它们系统地整理出来,编排一下,让新一代的空军官兵们听一听,看一看,感受一下革命先辈走过的路? 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政治部主任王辉球和空政文工团的肩上。想法很好,但具体怎么搞?刘亚楼自己其实也没个准谱,他只是提出了一个方向,一个“唱革命历史歌曲”的意图。这可把王辉球和文工团的同志们给难住了。司令员的指示,既是任务也是信任,必须办好。可“怎么编排”这四个字,却像一道难题。 大家伙儿坐在一起反复琢磨,司令员既然是从朝鲜看了《三千里江山》回来的,那肯定是受到了启发。于是,他们便托人弄来了朝鲜那台节目的详细资料和节目单。研究来研究去,大家觉得,单纯的唱歌可能形式上有些单调,不如就参照《三千里江山》的模式,搞一台有歌有舞、有剧情贯穿的大型歌舞剧,名字暂定为《光辉的历程》。方案一定,文工团的创作人员便满怀激情地奔赴各个革命老区,去搜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升级版”的方案,文工团正准备等搞出个初步样子再向刘亚楼汇报,给他一个惊喜。然而,谁也没料到,惊喜还没送到,惊吓却先来了。空政文工团里一位同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碰上了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大将。两人是老熟人,闲聊之中,这位同志不无自豪地透露,空军正在秘密排练一台三百人规模的大型歌舞剧,场面相当宏大。 罗瑞卿听了,当时没说什么,但心里记下了。没过几天,军委开会,罗瑞卿碰见了刘亚楼。他想起这事,便带着几分调侃的口气说道:“老刘啊,我可听说了,你们空军在搞歌舞剧嘛。人家朝鲜搞的是三千人,你这三百人,我看规模小了点,就别搞了吧?” 这句半开玩笑的话,在别人听来可能没什么,但对素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且自尊心极强的刘亚楼来说,不啻于一盆冷水。他感觉在老战友面前丢了面子,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被“蒙在鼓里”了。我让你们搞“歌曲演唱”,你们怎么就搞成了“歌舞剧”?还搞得总长都知道了,我这个空军司令竟然不知道! 刘亚楼的火爆脾气是出了名的。他憋着一肚子火回到空军大院,立刻把王辉球叫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我让你们唱历史歌曲,谁让你们搞歌舞剧的?我怎么不知道!马上给我停掉,写检查!”王辉球站在那里,百口莫辩,想解释几句,可刘亚楼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误会已经很深了。王辉球冷静下来后,觉得必须把事情说清楚,更要为下面辛苦工作的同志们负起责任。他再次敲开刘亚楼办公室的门,这一次,他没有过多解释,而是立下了军令状:“司令员,这件事是我的责任,没有及时向您汇报。我再去跟罗总长解释清楚。这个节目我们继续搞,您放心,方向绝对按照您的指示来!如果最后搞砸了,给您、给空军丢了人,我王辉球这个政治部主任,不干了!” 这番话掷地有声,反倒让刘亚楼冷静了下来。他看着眼前这位态度坚决的老部下,心里的火气消了大半。他要的,正是这种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态度。他点了点头,算是默许了。 有了司令员的“尚方宝剑”,王辉球立刻召集文工团骨干开会。大家统一了思想:咱们不跟朝鲜比规模,就比特色,比内涵。最终,节目被重新定位为“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这个定位,精准地回到了刘亚楼最初的设想上——以“唱”为主,表演为辅,用最质朴、最真挚的方式,串联起中国革命的壮阔史诗。 很快,修改后的方案呈报上去,刘亚楼大笔一挥:同意。经过紧张的排练和打磨,这台后来闻名全国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北京正式首演。当《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送红军》等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台下坐着的周恩来总理以及诸多身经百战的元勋们,无不为之动容,许多老帅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些歌声,是他们的青春,是他们的信仰,是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最好见证。 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北京连演不衰,后又移师上海,前后演出数十场,观众达十几万人之多,好评如潮。在为演职人员举办的庆功宴上,刘亚楼满面春风,他举起酒杯,半开玩笑地对大家说:“我得好好祝贺你们呐!这个节目搞得好啊,不然,王辉球主任可就真要辞职了,那以后谁来给我们抓政治工作嘛!”全场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一场因误会而起的风波,最终成就了一部载入史册的经典。
终于知道汪苏泷为啥现在不再频繁发歌了。不是因为写不出来,而是他不想一直写了
【1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