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杀了十余万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留下一句:“这是必须做的事

吴术说史 2025-07-27 11:19:03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杀了十余万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留下一句:“这是必须做的事情。”

说起曾国藩,得先聊聊他是怎么走到两江总督这位置的。他1838年中进士,进翰林院,后来做到礼部侍郎,妥妥的文人出身。可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廷的八旗和绿营打不过,朝廷急了,1852年让他回家乡湖南办团练。曾国藩没啥带兵经验,但硬着头皮拉起湘军,靠着纪律严、战斗力强,愣是从地方武装混成了清廷平叛主力。1860年,他当上两江总督,管着江苏、安徽、江西,成了抗击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 太平天国不是小打小闹,洪秀全喊着“天下一家”,带着农民军攻占南京,建了天京,清朝眼看着半壁江山不保。曾国藩肩上的担子不轻,他要是搞不定,清廷就真悬了。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南京,太平天国完蛋了。可这胜利不是啥光彩事,而是场人间惨剧。史料说,湘军进城后大开杀戒,老人、孩子、妇女,能杀的全杀了。赵烈文的《能静居日记》里写得吓人:“沿街死尸尽是老者,幼孩不到三尺的也砍了,四十以下的女人一个没剩。”有人估算,南京死了几十万人,城里从百万人口掉到后来不到五十万。 杀还不算,湘军还烧房子、抢东西,南京烧了十几天,成了一片废墟。太平天国王府的宝贝被装麻袋运回湖南,士兵连坟都挖,抢陪葬品。曾国荃带兵攻城,看到这惨状都慌了,写信给曾国藩说怕遭天谴。可曾国藩回得冷血:“带兵就得杀贼,后悔啥?”他觉得这是“必须做的事情”,完全没把人命当回事。 曾国藩为啥这么狠?得看当时的情况。太平天国威胁太大,清廷要是垮了,他这忠臣就白干了。他信儒家,觉得“忠君”是天理,太平军是“贼”,不杀干净不行。他在日记里写过:“大事非杀不可。”在他眼里,这是保国家、保秩序的必要代价,哪怕血流成河。

再说湘军,这帮兵多是湖南农民,纪律虽严,但抢起来也没底线。攻下南京,憋了好几年的气全撒出来了,曾国藩管不住,也不想管。他要用这场屠杀震慑敌人,让其他地方不敢再反。清廷也乐见其成,反正保住江山比啥都重要。 可这事也不是没反对声音。民间骂他“曾剃头”,意思是杀得太狠,连清朝内部都有人觉得他过分,丢了朝廷的脸。曾国藩不管这些,他认定自己是对的。 南京屠城是曾国藩一生绕不过的坎。后人评他,有的叫他“中兴名臣”,毕竟他救了清朝,还搞洋务运动,帮中国迈向现代化。可也有人骂他是“屠夫”,杀自己人那么狠,手上血太多了。晚年他自己也有点后悔,书信里说杀多了心里不安,但还是觉得为了大局没办法。这矛盾劲儿,挺让人唏嘘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吴术说史

吴术说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