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料定:美日达成协议,两国高层仅高兴3小时,噩耗就来了

磨时的艺术 2025-07-26 12:19:37

在7月22日凌晨,华盛顿白宫内的气氛异常热烈,难得一见的紧张与兴奋交织在一起。当天,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刚刚在闪光灯的照射下签署了一份总额高达5500亿美元的重大协议。签约后,他激动地拿出手机,在白宫的一条通道的拐角处,拍下了与特朗普和石破茂合影的照片,随即将这张照片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并配文道:“完成了国家任务”,这句话表露出他内心的激动与成就感。

这一天,经过近三个月的艰难谈判,双方终于就这份被特朗普誉为“史上最大”的双边贸易协议达成共识。美日双方进行了长达八轮的激烈磋商,终于迎来了这个历史性时刻,协议的核心条款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美方宣布将日本出口商品的关税从25%降低至15%,这一让步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交换,日本方面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向美国投资总额达到5500亿美元,并在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大米领域,给予美国更多的准入机会。

特朗普对这份协议的宣布充满了激情,他称此协议为“激动人心的成就”,表示通过这一协议,美国将能够有效减少对日本的贸易赤字,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并进一步振兴国内制造业。这一表态显示出美国政府对这笔交易的高度期待,尤其是他们寄希望于通过这一协议的推动,提升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尽管双方官员在协议签署后的第一时间展现了欣慰的表情,特别是日本代表团感到在谈判中成功争取到了关税的部分降低,但实际上,美方几乎全程掌控了谈判的节奏。美国方面明确表示,必须在8月之前签署协议,并且几乎没有给予日方太多的回旋余地。虽然日本方面在协议谈判中取得了少量的让步,主要是在关税上争取到了更为宽松的条件,但这些成果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协议签署当天,许多声音迅速开始发酵,特别是来自日本国内的不同反响。几家主流媒体迅速发布了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这份协议的前景感到忧虑。他们担心,这份协议不仅无法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利益,反而可能对日本的本土经济,尤其是农产品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其中,大米市场的全面开放无疑是最为敏感的议题。

过去几十年,日本的农协体系一直依靠高额的关税和进口配额严格控制大米的生产、流通和价格,这一体系与自民党在地方的选举利益紧密相关,是其政治基础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协议的落地,这一长期存在的保护措施将被彻底打破,导致大量小农户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对于农协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权力的削减,甚至是对其长期控制的彻底摧毁。这种变化无疑给石破茂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在面对农协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政府的改革显得更加艰难。

除了协议的内容,协议所涉及的金额同样令人震惊。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几乎相当于日本2024年GDP的十分之一。当前日本经济复苏缓慢,且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老龄化挑战,这样的庞大投资如何落实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人们的历史记忆也被迅速唤起,1985年日美签署的协议曾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最终日本经济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失去的十年”。因此,许多评论者担心,这份协议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经济震荡,甚至是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风险。

从谈判的整体流程来看,日方明显处于劣势。许多内部官员坦言,日方几乎没有主导权。美方坚决拒绝任何关于开放大米进口的阶段性方案,并且在关键表述上始终由美国主导定调。事实上,这种单边施压的谈判风格,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屡见不鲜。美国不断通过关税政策,迫使对手在多边博弈中屈服,以降低贸易逆差和要求更多的投资回报。

中国的外交界、媒体和专家在协议公布之前就已经指出,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以“对等关税”为幌子,实则谋取不对等贸易利益的手段。这种不对称的交易方式,无疑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协议签署后的政治后果迅速爆发,日本国内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在22日晚间的选举数据出来后,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遭遇惨败,失去了多数席位,石破茂的政治生涯也因此出现裂痕。仅仅在24小时后,石破茂宣布将在8月辞去党内职务,这一决定显示出内外压力的巨大。自民党内关于更换领导人的呼声高涨,而农协的公开反对更是加剧了局势的紧张。社交平台上的日本网友纷纷表示“天都塌了”,这些反映普通百姓焦虑的言辞,进一步突显了协议带来的政治不安。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场历时近三个月的美日贸易谈判,揭示了国际贸易格局中大国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同时,它也提醒各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审慎处理资源配置、核心产业保护以及长远战略等问题。某种程度上,这不仅仅是关税和投资的谈判,更是一次对自主权、民意压力以及经济韧性的严峻考验。

美日协议的后续进展,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潜在影响,依旧值得各方持续关注。

0 阅读: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