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6名大学生遇难,能不能有点人性?】东北大学6名大三学生,在内蒙古乌努格吐山

沂蒙山上匹狼 2025-07-26 11:12:34

【面对6名大学生遇难,能不能有点人性?】

东北大学6名大三学生,在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遇难,起初媒体的用词是“溺亡”。

我看到很多自媒体同行都在写文批判,说这种提法是故意混淆视听,避重就轻。这让人欣慰。

把“遇难”说成“溺亡”,是典型的语言腐败,它随意改变了“溺亡”这个词的本意,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这6名学生在河边不小心自己掉进去淹死的。

“溺亡”这个词,扭曲了事实,阻碍了交流,掩盖了真相,也就为逃避追责留下了空间。

但在这起事件里,“溺亡”这个词的使用,还不是最恶心的,因为事实呈现之后,这个词的迷惑性就不复存在了。

更恶心的,是下面这两个tag:

东北大学坠落半空被救老师状态良好东北大学45名实习学生情绪平稳 

我不知道是谁想出这两个词条的,但无论是谁,能想出来的,良心都喂给了狗。

隔着屏幕,看新闻的网友都能感受到巨大的震撼,作为他们的老师和同学,怎么可能会“状态良好”“情绪平稳”?

就算是他们真的“状态良好”“情绪稳定”,更多的也可能是出现了创伤应激障碍,用平稳掩盖了内心真实的危机,是需要心理干预的。

而不是用来粉饰太平的!

惊魂未定,心有余悸,麻木,崩溃……师生们的心理创伤他们是一点都不关心,那边刚发生人间惨剧,尸骨未寒,这边就开始急吼吼地丧事喜办,这是怎样割裂和变态的景观啊。

但即使如此,这还不是这件事里最令人发指的事情。

看看这篇文章:

(图片5)

“迅速做出反应”、“明确表示”、“积极且稳定”、“高效的应对能力”、“负责的态度”、“强大的盈利能力”、“稳健的经营态势”、“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应对挑战、解决问题”……

要不是知道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到这么多正面的词汇,我还以为是在开表彰大会呢。

如果前面两个tag还只是粉饰太平,这就是赤裸裸地在吃人血馒头!

6个大学生的死亡,在有些人眼里,不是美好生命的凋零,却成了企业的“优化契机”,这是怎样让人作呕的冷血和无情!

但凡还有一丝人味,但凡还有一点人性,都写不出这么冰冷,这么残酷,这么不要脸的文字!

可能骂的人太多,这篇文章已经被删除,但谷歌上还能搜到词条,耻辱的痕迹还是留了下来。

6名大学生遇难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本应有着大好的青春和未来,也会有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但如今这些可能都不存在了。

《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的报道,讲述了遇难者的故事,他们是人,是和你我一样的人,不是喜报的素材,不是表彰大会的证据!

面对6名大学生的遇难,如果不能共情,最起码可以不作恶,不伤害!

要知道,对文字,对生命,保持敬畏,做个人,保持人性,把自己和他人都当成人,本应是我们面对哀伤、守望相助、抵御冷漠的本真选择。

如果连这点人性都不能守住,那要崩塌的,就不止脚下的格栅板。

(来源: 亮见 原创 : 魏春亮)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大河

大河

3
2025-07-27 04:33

呵呵,小编有心了,也不光这件事,你看看以前类似的,媒体不都是这样说。

沂蒙山上匹狼

沂蒙山上匹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