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战拼的是数量?美军事专家建议:要造更多船与中方一较高下!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退役上校山姆·唐格雷迪,在文章中强调,海战拼的不是只有高科技,舰队数量才是硬道理。 并且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正确,他还用历史事件举例,19世纪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舰在设计和建造技术上都非常先进。 然而英国却凭借数量优势,构建起密不透风的海上封锁线,最终阻止了拿破仑军队横渡英吉利海峡。 在他看来,这一历史经验揭示了一个核心规律,海上力量的较量中,数量形成的战略密度,往往比单一平台的技术优势更具决定性。 回到当下时间,他引用公开数据指出,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舰队。 这种数量碾压不仅体现在主战舰艇的总量上,更反映在辅助舰船,两栖作战平台等构成的体系化规模中。 他特别强调,美国海军近年来过度依赖少数高精尖舰艇,如“福特”级航母、“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这些平台虽然集成了最先进的技术,但高昂的造价导致装备数量有限,且维护周期长、部署灵活性不足,难以形成持续的海上存在。 因此他认为现代海战已进入体系对抗时代,单一舰艇的技术优势在饱和攻击、分布式作战面前会被稀释。 而中国海军近年来的发展路,径恰好体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平衡,不仅新型驱逐舰、护卫舰持续下水,更注重补给舰、侦察船等支援舰船的配套,形成了能够覆盖远海的作战体系。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在舰艇建造上的效率滞后明显,造舰预算被高昂的单机成本挤占,导致舰队规模增长缓慢,甚至出现部分老旧舰艇超期服役的情况。 唐格雷迪进一步指出,数量优势带来的不仅是战术层面的选择空间,更关乎战略威慑的可信度。 当一支舰队能够在多个海域同时保持存在,对手就难以判断其主攻方向,从而被迫分散防御资源。 美国海军当前的舰艇数量,已不足以支撑其全球战略需求,在西太平洋等关键海域,中国海军的常态化部署已形成局部优势。 这种优势并非来自单一舰艇的技术压制,而是数量积累带来的存在感与控制力。 那么该怎么解决问题呢?唐格雷迪给出的建议是,加速舰艇建造,扩大舰队规模,同时增加导弹等弹药储备,避免因装备数量不足导致“有舰无弹”的困境。 同时他特别强调,必须理顺联合指挥体系,确保新增舰艇能够快速融入现有作战体系,形成有效协同。 美国海军若不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未来在可能的海上冲突中,很可能因兵力部署不足、响应速度滞后而陷入被动。 从现实来看,唐格雷迪的观点并非无的放矢。美国海军近年来的造舰计划多次调整,从最初追求“355舰计划”到如今的规模收缩,反映出其在数量与质量之间的摇摆。 而中国海军的发展始终坚持体系化建设,在保证技术迭代的同时,保持稳定的造舰节奏,这种稳健的发展路径恰好契合了唐格雷迪所强调的数量价值。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海战的胜负并非单纯由数量决定,技术代差、人员素养、后勤保障等因素同样关键。 但唐格雷迪的至少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在体系对抗的框架下,数量是质量发挥效能的基础,脱离规模支撑的技术优势,终将沦为空中楼阁。 话说回来,你确定要和中国比造船?
现代海战拼的是数量?美军事专家建议:要造更多船与中方一较高下! 美国海军战争学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26 10:58: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