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分庭于当地时间7月23日决定,同意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

环球事件话角 2025-07-25 13:11:22

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分庭于当地时间7月23日决定,同意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的辩护团队提出的请求,暂停对其临时释放请求的裁决。 这一决定意味着法院将暂缓就是否给予这位前总统临时自由作出决定,以便其法律团队有更多时间收集和提交他们认为至关重要的额外信息。 这场司法拉锯战的核心,是杜特尔特在任期间发起的 “禁毒战争”。国际刑事法院指控这场行动导致数千人死亡,构成 “反人类罪”。 但杜特尔特从被捕起就坚持一个观点:菲律宾早在 2019 年就退出了《罗马规约》,海牙法庭根本没有资格管辖此案。 《罗马规约》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律基础,该规约规定,法院的管辖权仅适用于缔约国或接受管辖的非缔约国。菲律宾于 2019 年正式退出规约后,其公民是否仍受法院管辖成为争议焦点。 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也采取了积极的法律策略。他们先是以 “年事已高、健康恶化” 为由申请保释,被驳回后,又提出了暂停裁决的请求。 在 2025 年 3 月杜特尔特被捕时,法庭医生曾评估他 “意识清晰且健康状况良好”,但律师团队仍强调其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例如,杜特尔特在 2019 年曾公开表示自己患有眼肌型肌无力,但菲律宾官方当时称这一症状并未扩散,不影响其日常活动。 从法律程序来看,国际刑事法院的这一决定体现了对辩护方权利的尊重。根据《罗马规约》,被告有权获得充分的时间和设施来准备辩护。暂停裁决的做法,正是为了确保杜特尔特的法律团队能够全面收集证据,维护司法公正。 然而,这一程序也引发了对案件进展的担忧。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始于 2021 年,当时菲律宾政府曾请求暂缓调查,但此次裁决的暂停可能进一步延长案件的审理时间。 从菲律宾国内政治来看,此案的发展受到现任政府态度的影响。杜特尔特所属的阵营与现任总统马科斯的关系近年来趋于紧张。 2025 年 2 月,杜特尔特之女莎拉因言论被弹劾下台,标志着两大家族的联盟破裂。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可能影响菲律宾政府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合作程度。例如,若马科斯政府选择不配合,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执行将面临更大困难。 从国际层面来看,此案也引发了对国际刑事法院权威的讨论。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于 2002 年,旨在惩治灭绝种族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等严重国际罪行。 然而,其管辖权依赖于缔约国的支持。菲律宾退出规约后,法院是否仍能有效行使职权成为问题。类似的情况在以色列和美国等非缔约国中也存在,这些国家往往拒绝承认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 对于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其一,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是否符合《罗马规约》的规定?菲律宾退出规约后,法院是否仍有管辖权? 其二,杜特尔特的健康状况是否足以影响其法律责任的承担? 其三,国际刑事法院的权威如何在国家主权与国际司法之间取得平衡? 从法律角度看,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可能需要通过缔约国大会或司法判例来进一步明确。从政治角度看,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博弈将继续影响案件的走向。 从国际层面看,此案的结果可能对其他国家退出《罗马规约》产生示范效应,进而影响国际刑事法院的未来发展。 你们如何看待国际刑事法院的这一裁决?在国家主权与国际司法之间,应该如何找到平衡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环球事件话角

环球事件话角

在话角,交流国际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