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以后不要钱!并且看现在的趋势,我们已经赌赢了。 中国这些年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上可下了大功夫。就像青海的绿电,通过特高压线路,不到一眨眼的功夫就能送到 1500 多公里外的河南,一秒钟的输电量够一户人家用两年多。这技术有多厉害?以前西部的电送不出来,东部缺电只能烧煤,又贵又脏。 现在特高压把西部的风电、光伏源源不断地送到东部,损耗还小,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比如酒泉到湖南的特高压工程,每年能减少 1800 万吨燃煤运输,减排二氧化碳 2960 万吨。 高铁是用电的,电便宜了,高铁的运营成本自然就低了。更绝的是,未来光伏、风电的边际成本可能接近零,中午发电高峰时,电价说不定真能降到不要钱,到时候高铁用电可就更划算啦。 再看看高铁和飞机的对比。高铁每公里耗电也就 21.4 度,飞机呢,小飞机百公里油耗都得 8 升,大飞机更吓人。而且高铁的碳排放只有航空的 6%,是汽车的 11%。 现在全球都在讲环保,中国也承诺要碳达峰、碳中和,高铁这绿色属性简直就是天生的优势。再说说成本,高铁建设虽然花钱多,但运营成本稳定,不受油价波动影响。 飞机就不一样了,油价一涨,机票价格跟着跳,航空公司利润被压缩得厉害。就像北京到石家庄的航线,飞行时间半小时,但加上去机场、安检、候机的时间,综合耗时比高铁还长,结果客源都被高铁抢走了。 有人可能会问,高铁前期投资那么大,怎么回本啊?其实高铁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交通本身。高铁一通,沿线的经济就活了。比如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重庆果园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年增速达到 25%,成都国际班列发车量突破 6000 列,成渝双城经济圈 GDP 总量都超过 8 万亿元了。 高铁就像一条金线,把沿线的城市串起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全被带动起来了。以前贵州的一些小众景点藏在深山没人知,高铁通了之后,游客蜂拥而至,当地经济一下子就起来了。这种 “高铁经济带” 的效应,可不是飞机能比的。 再说技术这一块,中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全球了。复兴号动车组有 4 万多个零部件,带动了 600 多家一级配套企业、1500 多家二级供应商,形成了 5 倍的产业拉动效应。像京张高铁,不仅实现了 350 公里时速自动驾驶,还用上了 BIM 技术,成了智能高铁的标杆。 更厉害的是,中国高铁的技术标准已经走向世界,UIC 高速铁路领域全部 13 项系统级国际标准都是中国主持制定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这些项目,不仅帮其他国家建铁路,还把中国的技术、标准带了出去,这影响力可不是盖的。 有人担心高铁负债高,会不会成为负担。确实,国铁集团负债不少,但通过票价调整、市场化运营,压力正在缓解。比如 2024 年对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等线路的票价进行优化,高价更高、低价更低,既缓解了还本付息的压力,又平衡了客流。 而且高铁的长期战略价值远远超过短期成本,它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了国际竞争力,这些都是看不见的财富。 现在中国高铁网越织越密,“八纵八横” 主通道已经建成 80%,覆盖了 5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高铁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还催生了同城效应,让 “千里京蓉一日还” 变成现实。 更让人振奋的是,高铁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已经达到 45%,未来还会更高。这意味着高铁不仅跑得快,还跑得更绿、更可持续。 回过头来看,中国发展高铁这步棋走得太对了。它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还带动了经济、环保、技术等多方面的发展。 随着特高压技术的成熟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高铁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这场 “赌局”,咱们不仅赢了现在,还赢了未来。 中国高铁,就是咱们国家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快车道。
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
康安说历史
2025-07-25 11:12: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