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原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回乡探亲,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带领三百多老红军迎接,陈昌浩含泪说:兵败祁连之事,我陈昌浩实在难辞其咎。 看着眼前这些头发已经花白的老战友,陈昌浩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时的他还是意气风发的红军高级将领,带着两万多西路军将士西渡黄河,最终却在祁连山下几乎全军覆没。 如今故地重游,面对昔日的战友,他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 陈昌浩这个名字,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个充满争议的存在。1906年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他,原本只是个普通农家子弟,却因为读书成绩优异,一路考进了武昌中华大学。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年轻的陈昌浩很快投身革命,1927年被派往苏联留学,成为了后来著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一员。 1930年底,24岁的陈昌浩从苏联回国,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工作。仅仅一年后,他就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是当时最年轻的方面军政委。 和总指挥徐向前搭档的那几年,可以说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时期。 陈昌浩并非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在黄安战役中,他甚至亲自坐上缴获的"列宁号"飞机,飞到敌军阵地上空撒传单、扔炸弹,把国民党军队吓得魂飞魄散。 这种勇敢的作风让他在以工农出身为主的红四方面军中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徐向前后来评价他是"二十八个半中唯一懂军事、会打仗的"。 然而,陈昌浩的革命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执行张国焘错误路线期间,他参与了肃反扩大化,许多优秀的红军将领因此蒙冤。 更为严重的是,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没有坚定地跟随中央北上,而是支持张国焘南下,导致红四方面军损失惨重。 真正让陈昌浩跌入人生谷底的,是西路军的失败。1936年底,作为西路军政委的他,带领两万多红军精锐西渡黄河,试图打通国际通道。 但在河西走廊,西路军遭遇了马家军的疯狂围剿,最终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突围回到陕北。 西路军失败后,陈昌浩本应和徐向前一起回延安汇报工作,但他却在途中离开了队伍,独自回到了湖北老家。这个决定让他彻底退出了中国革命的舞台。 1937年,他虽然重新回到延安,但很快就被批准去苏联治病,这一去就是整整十二年。 在苏联的日子里,陈昌浩过得异常艰难。为了生计,他当过采石工人、消防员,甚至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没有人知道这个普通的中国人曾经是红军高级将领。 他娶了苏联妻子格兰娜,生了儿子陈祖莫,但从来没有向家人提起过自己的过去。 1951年,在毛泽东的批准下,陈昌浩终于回到了祖国。此时的他已经完全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红军将领了。 昔日的老搭档徐向前已经是解放军总参谋长,许多老部下也成了共和国的将军,而他只是被安排在中央编译局当副局长。 这次回乡探亲,对陈昌浩来说意义非凡。看到烈士陵园里堂弟陈祖康的名字,他再也控制不住情绪。 回到招待所后,他一遍遍翻看着那本《西路军历史检讨》的手稿,烟灰缸里的烟头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临走时,他给徐向前写信说:"祁连山的雪化了,鲜血埋土里都三十年了,也该开红花了。" 五年后的1967年7月30日,陈昌浩选择了服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临终前,他的目光还停留在西路军阵亡将士名单上。 直到2008年,他的儿子陈祖莫才从澳大利亚赶到甘肃高台烈士陵园,替父亲向长眠在那里的3800名西路军将士道歉。 陈昌浩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悲剧性的注脚。他有过辉煌,也犯过错误,最终带着深深的愧疚离开了这个世界。 历史最终还是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1979年,一代名将郑维山最终因为生活低头了,他给昔日领导人徐向前写了一封信,信
【43评论】【7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