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其实已经一败涂地了,根本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泽连斯基之所以还在拼命对抗,一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能够延续,二是为了完成欧洲人交代的消耗俄罗斯的任务。而这个国家的经济像坐滑梯一样直线下滑,人口也在肉眼可见地减少。
年轻人和精英们在战争一开始就纷纷逃离,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乌克兰早就输掉了这场战争,但泽连斯基和欧洲人却各怀心思,继续装聋作哑,受苦的只有乌克兰的普通老百姓。
2025 年 6 月,乌克兰发动了代号 “蛛网” 的无人机袭击,声称摧毁了俄军 41 架飞机。但俄罗斯国防部反驳说,这些飞机只是受损,经过维修后仍可继续使用。这种不对称的战术虽然能在短期内制造一些声势,但无法改变整体战场态势。
反观俄罗斯,在 7 月发动了大规模空袭,使用 426 架无人机和 24 枚导弹,对乌克兰多个城市进行打击。乌克兰的防空系统虽然拦截了部分攻击,但仍有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受损。这表明,乌克兰在常规军事力量上与俄罗斯存在明显差距,难以扭转战局。
经济方面,乌克兰的状况同样糟糕。泽连斯基政府为了迎合美国的能源战略,拒绝续签俄罗斯天然气过境协议,导致每年损失 8 亿美元的过境费。这一决策不仅加剧了乌克兰自身的经济困境,还引发了欧洲国家的不满。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就直言,泽连斯基的做法是在牺牲欧洲的利益。此外,乌克兰的 GDP 在 2022 年下降了 29.1%,尽管 2023 年预计增长 1%,但这主要依赖于运输业和零售业的短期恢复,重工业和农业仍处于崩溃状态。
人口危机也是乌克兰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自 2014 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人口减少了 1000 万,其中 800 万是在 2022 年战争升级后流失的。大量年轻人为了躲避战火和征兵,纷纷逃往国外。留在国内的人口中,老年人和儿童占比大幅上升,劳动力严重短缺。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了经济的恢复,还导致军事动员困难,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泽连斯基政府的内部矛盾也在不断激化。2025 年 7 月,泽连斯基推动一项削弱反腐机构的法案,引发了全国性抗议。基辅、第聂伯罗等城市的民众聚集在总统府前,要求泽连斯基撤回法案。这是自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首次出现大规模反政府示威。
抗议者不仅反对反腐不力,还对战争的持续表示不满。与此同时,泽连斯基进行了内阁改组,试图通过人事调整来稳定局势,但这一举措被批评为 “职位重新洗牌”,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西方援助的变化也对乌克兰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德国宣布加强对乌防空援助,提供 22 万发 “猎豹” 防空坦克炮弹,并投资乌克兰国防工业,但整体来看,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正在减少。
2023 年,西方国家对乌援助承诺降至俄乌冲突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国会甚至多次阻止向乌克兰提供额外资金。这种援助的减少使得乌克兰在军事和经济上更加依赖西方,而资源的有限性也让其难以长期维持对抗。
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谴责乌克兰袭击 “土耳其溪” 天然气管道站,称这是对匈牙利主权的侵犯。俄罗斯则通过加大空袭力度,进一步巩固了在战场上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政府的国际形象受损,外交空间日益狭窄。
乌克兰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泽连斯基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迎合西方的战略需求。
欧洲国家则希望通过乌克兰消耗俄罗斯的实力,却不愿承担相应的代价。然而,战争的持续给乌克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经济崩溃、人口流失、社会动荡,这些问题短期内都难以解决。如果泽连斯基和欧洲人继续执迷不悟,乌克兰的未来只会更加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