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盘!”一名男子五年前拔了一颗智齿,拔下来后,他发现这颗牙齿十分完整,他

宽聊大地 2025-07-25 10:31:38

“万物皆可盘!”一名男子五年前拔了一颗智齿,拔下来后,他发现这颗牙齿十分完整,他突发奇想,在这颗牙齿上钻了个小洞,把它串在了吊坠上,五年间,自己时常把玩这个吊坠,没想到把这颗原本灰白的牙齿,给磨得晶莹透亮的!   2020年的一个周末,李伟捂着半边脸从牙科诊所出来,手里攥着个密封袋。   袋子里是刚拔下来的智齿,白生生的,牙根还带着点血丝,可难得地完整,连牙尖的弧度都规规矩矩的。   他本来想随手扔了,可捏着那枚牙齿时,不知怎么就改了主意。   回到家对着台灯翻来覆去看,牙齿表面的釉质在光线下泛着细密的光,像块没雕琢过的小骨头,他嘀咕着 “这玩意儿还挺特别”,心里就有了个古怪的念头。   第二天,李伟找朋友借了套微型钻孔工具,在阳台支起小桌子,对着智齿琢磨半天。他捏着细细的钻头,小心翼翼地在牙齿顶端钻小洞,钻到一半手一抖,差点把牙尖崩掉,吓得赶紧停手。   等终于钻通了,他对着光亮处一看,小孔穿得笔直,就像天生该有这么个眼。   之后他翻出根银链子穿进去,这个牙齿吊坠就成了。   平时,他总爱用手摸一摸、转一转,五年时间,原本灰白的牙齿,慢慢变得晶莹透亮,贴近皮肤的地方被磨得温润,连牙尖的棱角都比刚做成吊坠时柔和了不少。   他自己觉得这吊坠戴着挺特别,朋友见了却总打趣他 “戴颗牙不嫌瘆得慌”,他却摸着吊坠笑:“这可是独一份的纪念品,比啥项链都有意义。”   无独有偶,山东德州的有位男子,他遇到的事儿更巧。   有回吃饺子,一个猪肉大葱馅的饺子不小心掉在桌面上。   他捡起饺子时发现,掉落的饺子表面凹凸不平,不知怎么就突发奇想,开始每天盘玩这个饺子。   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两个月后,原本普通的饺子表面竟然渐渐有了温润的光泽,达到了大家说的 “玉化” 效果。   有人打趣说,这简直是 “把饺子盘成文物”。   两个月的盘玩让它从普通食物变成了有 “玉化” 效果的物件。   这个过程被传到网上后,相关话题很快就冲上了热搜,好多人都知道了 “盘饺子” 这事儿。

网友们的评论分成了两派。   喜欢的人觉得这想法太有创造力了,还调侃说 “继核桃、葫芦之后,饺子成功晋级文玩新贵,这包浆效果秒杀多少手串”,甚至有人脑洞大开,建议开发 “饺子文玩产业链”,把各地特色馅料做成限量版手把件。   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少,主要担心卫生问题。   有人质疑 “风干两个月是否滋生细菌?盘完还敢吃吗?”   营养学专家也出来提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物容易变质,就算表面形成硬壳,里面也可能已经发霉了。   其实这两年,类似的事儿不少见,有人盘核桃,有人盘葫芦,现在连牙齿、饺子都成了盘玩的对象,大家都说是 “万物皆可盘”。   就像山东 “盘饺子” 这事儿,文化观察者说,这其实是现代人用自己的方式解构传统。   李伟可能没想那么多,他只是觉得这颗牙齿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做成吊坠戴在身上,像是带着一段自己的经历。   上班路上摸一摸,开会时无意识地转一转,这颗牙齿在他手里五年,早就成了习惯。   同事们不知道这吊坠的来历,偶尔问起,他就笑一笑说 “捡来的小玩意儿”,没人追问,他也乐得保持这个小秘密。   山东那位男子的饺子最后还有个小插曲,据说后来那个 “玉化” 饺子不见了,他自己感慨 “两个月感情说没就没了”,网友们还玩梗说 “建议报案,这属于文物失窃案”、“应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虽然是玩笑话,但也能看出大家对这种新奇事儿的关注。   说到底,不管是牙齿吊坠还是盘玩饺子,都是普通人生活里的小插曲。   有人觉得特别,有人觉得奇怪,有人从中看到了文化现象,有人只当是个新鲜事儿。   这些被主人精心对待的小物件,就这么在日常里慢慢有了自己的故事,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宽聊大地

宽聊大地

欢迎关注,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解读,一起来聊平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