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杨丽娟见到梦萦魂牵13年的刘德华,请求单独相处被拒绝,父亲杨勤冀一怒之下写下一封“刘德华,你以为你是谁?”开头的万字遗书,便从天星码头跳海自杀。 时间倒回到1994年,那年杨丽娟只有16岁,生活在甘肃兰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学习成绩平平,性格内向孤僻。 但有一天,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个英俊的男子,温文尔雅,仿佛天人化身。他的样貌深深刻进了杨丽娟的脑海,令她日思夜想。 当她在电视中第一次看到刘德华时,她惊呆了——“就是他!梦里的那个人!”她认定,这绝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 从此,杨丽娟陷入了对刘德华的痴迷。她坚信,刘德华是命运安排给她的“另一半”。不是偶像,而是“未来的丈夫”。 她开始剪下刘德华的所有照片、收集他的所有专辑、模仿他的喜好,甚至学着给自己改名,希望与他“气场相合”。 她不追星,不尖叫,不参加粉丝会——她自诩是“与他有天命牵连的女人”,而不是普通粉丝。 最令人震惊的,是杨丽娟的父母居然不但没有制止她的荒谬想法,反而深信不疑,甚至全力支持。 她的父亲杨勤冀曾是兰州某学校的历史老师,性格极其固执。他认为女儿“不是普通人”,甚至坚信女儿梦见刘德华是“老天爷的安排”。在他的眼里,女儿和刘德华“必有一见之缘”。 于是,他做出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套房子,用来支持女儿的“追星梦想”。 他们全家搬到狭小的出租屋中,靠母亲在医院做清洁工维持生计,而所有的积蓄都用于给女儿买机票、住宿和联络刘德华的“渠道”。 在十几年里,他们一家人辗转香港、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不断寻找见刘德华的机会。 杨丽娟甚至不工作,不读书,整天沉浸在“幻想与等待”中,声称:“我这辈子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和刘德华单独谈一次话。” 2007年3月,刘德华在香港举办“亚洲影迷见面会”,杨丽娟一家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再次踏上赴港之路。 在多方努力下,杨丽娟真的见到了刘德华——这是她苦等13年的“命运时刻”。她向刘德华提出一个请求:“我想和你单独相处一次。” 刘德华见对方神情异常、言语古怪,自然婉拒。 他本想好聚好散,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和她合影,但杨丽娟却突然情绪崩溃,痛哭道:“我不是粉丝,我是你命中注定的人!”刘德华顿时面露难色,现场气氛也陷入尴尬。 就在会面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悲剧爆发了。 杨丽娟的父亲在酒店房间中写下一封长达万字的遗书,开头便是:“刘德华,你以为你是谁?” 他在信中怒斥刘德华“辜负了一个纯洁女孩的真情”,又说:“我们倾家荡产,只求你一次回应……你却冷漠至极。” 写完信后,他独自前往天星码头,纵身跳海。他用死亡来“抗议”刘德华不愿见女儿。 这起悲剧曝光后,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全国震动。 有人为杨丽娟悲哀,感叹她被家庭和执念毁掉了青春;更多人则对父母的“疯狂纵容”感到愤怒,直言这是一种病态的家庭教育。 网友留言道:“一个普通的追星梦,怎么演变成父亲自杀的惨剧?”“爱女心切没错,但不该失去理智!” 而刘德华也深陷舆论漩涡。虽然他并无过错,但面对公众舆论,他还是忍痛召开记者会,表态:“如果我能早一点知道她父亲的举动,或许能避免悲剧。我感到遗憾。” 他还派人送上慰问金,帮忙料理后事,但杨丽娟却坚决拒绝:“我要的不是钱,而是一次和他单独相处的机会!” 自那之后,杨丽娟变得更加沉默孤僻。失去父亲、失去家产,她和母亲艰难度日。 有人曾在几年后采访她,她仍然坚称:“我爱他,他应该回应我。”她不认为自己疯了,也从未对父亲的死有丝毫愧疚。 时光荏苒,如今的杨丽娟早已被公众遗忘。但她用整整13年、一个家庭的破碎、父亲的生命,向世界上了一课——当追星变成执念,爱便成了枷锁,梦也成了噩梦。
刘德华和黎明谁在韩国最红刘德华和黎明谁在韩国最红呢?硬实力+软实力硬实力
【13评论】【2点赞】
用户96xxx82
知道这个女人,就是个单相思的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