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带甲士进入宫中,符太后将幼帝柴宗训护在身后,质问你对得起先帝的信任吗?
一旁的赵匡胤拔剑而出,高声说,今日之事,可由不得太后!这短短几句话背后,藏着后周王朝覆灭前夜最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 959年隆冬,后周世宗柴荣在病榻上死死攥住赵匡胤的手,将七岁幼帝托付于他。
不过百日,开封城外的陈桥驿风雪中,那双手的主人被披上黄袍,转身剑指皇宫。
权力的更迭从未如此矛盾,一边是恩主的遗孤,一边是将士的拥戴,而赵匡胤的抉择,将颠覆一个时代。
而赵匡胤作为北宋开国皇帝,其历史评价呈现出统一功绩与制度争议的双重性,他终结五代割据实现中原统一,又以“重文抑武”政策埋下宋朝军事积弱的隐患。 柴荣对赵匡胤的信任绝非凭空而来。
当御花园酒宴上,柴荣忽然指着赵匡胤的方脸大耳称其有“帝王之相”时,帐中空气骤然凝固。
赵匡胤伏地高呼臣愿毁容明志,冷汗浸透内衫。
这并非虚言,五代乱世中,面相犯忌的武将多成刀下亡魂。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寿州城破之日。
后周军队疯狂劫掠财物,唯独赵匡胤的三驾马车满载典籍兵书。
待到柴荣亲自开箱查验时,只见《孙子兵法》与《贞观政要》叠放齐整,无一锭金银。
更令君臣动容的是南唐的黄金离间计,李璟遣使密赠三千两黄金,赵匡胤原封不动送入国库。
经此三关,那个被疑有反骨的将领,终被柴荣临终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执掌举国兵权。
到了960年正月初一,契丹南侵的军报震动开封。
而这封被后世考证为伪造的急报,实为赵匡胤集团的核心谋略,宰相范质仓促间将调兵玉符交给赵匡胤,然而这一举动正中其下怀。
当大军行至陈桥驿当夜,点检作天子”的谶言在营中疯传。
柴荣生前偶得的木牌预言,此刻被赵匡义刻意翻出,成为兵变的火种。
而赵匡胤在军帐中的醉酒实为静待时机。
待到拂晓时分,赵匡义率众闯入,将预先备好的龙袍覆其周身。
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固拒之,却默许亲信控制通讯,隔绝开封消息。
当大军回师都城,侍卫司统帅韩通刚召集亲兵即被斩杀,血色染红宫门前的石狮。
当符太后将柴宗训护在身后时,凤袍的褶皱里藏着匕首。
她直视赵匡胤的质问振聋发聩,先帝待你如手足,尸骨未寒便要夺孤儿江山?
殿柱后的赵匡义按剑欲动,被兄长凌厉眼神制止。
然而这场对峙的胜负早在心理较量中注定。
当赵匡胤承诺赐柴氏丹书铁券,罪不致死,此时的符太后突然摘下凤冠,只见她以退为进,用皇室体面换取血脉存续。
史料记载,她当夜将传国玉玺置于案头,附字条愿陛下不负苍生,既是屈服,更是枷锁。
就在登基次日,赵匡胤踏进太庙立下三誓,柴氏子孙非谋逆不杀,不杀士大夫,不加农田之赋”。
而在这这方秘藏的石碑,直到靖康之变金人破庙才现世,其上刻痕如新。
更大的政治智慧在酒宴中展现。当石守信等将领醉眼朦胧时,赵匡胤叹道,朕终日未尝安枕。
众人惊问缘由,他轻点要害,天下谁不欲居此位?
就在第二天高怀德等将帅纷纷请辞兵权,以田宅美酒换得善终。
而也就是这出杯酒释兵权,终结了唐末以来武将篡位的恶性循环。
洛阳郊外的清宁庵里,符太后收到新帝的第一批贡品,三十车书卷与十瓮江南新茶。
赵匡胤特许柴宗训每年入宫赏梨,世宗当年手植的梨树,此刻繁花压枝。
当旧臣惊呼“前朝余孽不可留”,赵匡胤掷笔朱批,朕与柴氏,共承天命。
之后汴京城的繁荣遮掩了历史的吊诡。
赵匡胤终结了五代十国53年换14帝的乱局,却因“重文抑武”埋下靖康之耻的伏笔。
当他在太庙抚摸丹书铁券时,或许终于懂得,权力的获取或许只需一夜兵变,但信义的守护需要一生践行。
那件陈桥驿的黄袍,终究比不过柴荣病榻前紧握的温度。
要不是最后赵匡胤重文轻武,两宋也不会积贫积弱,导致最终被北方游牧民族消灭。 只可惜没有,历史也不会重来。
用户56xxx24
问题是如果不收回兵权,北宋可能都不等到金兵南下早就没了!
老丁309号受胜果尊者
赵狂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