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元年(公元968年),随着国库日益充盈,赵匡胤所负责的宫苑修缮工作基本上已完工。为了庆祝这一时刻,赵匡胤命令众王公大臣将所有宫门悉数打开,展现皇宫的宽敞与气派。宫殿的门全都正对外开,使得从宫外向里眺望时,整个大殿一览无余。这种气派让许多大臣感到不安,他们纷纷劝谏,认为即使是富贵之家,进门处也应有屏风或照壁以示庄重,既然天子拥有四海之财,更应该增强这一仪式感。赵匡胤听后,微微一笑,回应道:“这就如同我心胸坦荡,没有什么遮蔽,大家都能看得见。”
若说这些事宜在正史中有意掩饰的成分,那么接下来的故事,更是证明赵匡胤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敬畏之情。这种情结伴随了他的一生,使他在治国理政时格外谨慎。赵匡胤本是武人出身,心中总惧怕功业将岌岌可危。这天,他在宫中的后苑中悠闲地弹雀、游玩,享受着片刻的安逸。突然,有官员紧急求见,赵匡胤连忙传他进来,不敢耽搁。
可未曾料想,这位官员所呈之事竟是寻常琐事,令赵匡胤心中不悦,感到被打扰了这样的清闲时光。他于是厉声训斥那位官员。然而,这位官员似乎对赵匡胤的愤怒毫不在意,镇定自若地回答道:“臣认为此事比弹雀更为重要!”
此言令赵匡胤大为震怒,愤怒之下,他顺手取下佩戴的斧柄,猛然击打了这名大臣的嘴。此时,谁也没有预料到,身为武艺高强的皇帝的赵匡胤,竟会如此失控。那臣子来不及躲避,结果被斧柄撞击,鲜血横喷而出,甚至掉落了两颗牙齿。
见到这位臣子狼狈不堪的模样,赵匡胤心中后悔不已,愤怒的情绪也渐渐平息,正想安慰他几句。然而,那名臣子却平静自若地擦了擦嘴角的鲜血,脸上浮现出一抹奇异的笑意,然后低头捡起掉落的牙齿,小心翼翼地放进怀中。
赵匡胤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不禁问道:“你藏起牙齿,难道是准备告我不成?”那臣子连忙表示不敢,答道:“臣敢于告状陛下?不过,此事一定会被史官如实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