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鸳鸯裤引发的血案:清朝乾隆时期的第一贪案

历史看兴衰 2025-07-24 00:05:41

1782年冬,北京城雪落无声。乾隆裹着貂氅站在户部库房,脚下是刚从杭州抄来的赃物。侍卫搬开第13口箱子时,小太监突然"哎"了一声,捧出个雕花锦盒。

"这啥玩意?"乾隆眯眼瞅去。锦盒开缝瞬间,条四腿裤子"唰"地垂下来——明黄缎面绣满戏水鸳鸯,两粗两细的裤腿像麻花似的绞着。

老侍卫硬着头皮演示:"回皇上,这...这是王大人跟妾室们..."他套上细腿当袖子,粗腿当裤管,活像只褪了毛的鸳鸯。乾隆脸"腾"地涨成猪肝色,一脚踹翻博古架:"混账!查!给朕往死里查!"

三十年前,山西临汾王家书房。王亶望捏着毛笔直冒汗,他爹王师——江苏巡抚,正用戒尺敲"清廉"二字:"咱王家要是出贪官,我当没生过你!"

可这书香门第的独苗,1750年揣着家里攒的五千两银子,直接捐了个知县。在甘肃山丹县头三年,他倒真像那么回事:修城墙、打盗匪,洪水冲粮仓时,光脚在泥里扛麻袋,百姓送来的热粥烫手也顾不上吹。

转折在1774年。新任甘肃布政使的王亶望站在兰州城头,望着满眼黄沙突然开窍:"这儿穷是穷,可穷地方好捞钱啊!"他给乾隆上折子,哭得涕泪横流:"皇上,甘肃大旱,百姓要饿死了!让富户捐粮换监生资格吧!"

乾隆准了。王亶望却把"捐粮"改成"捐银"——每户55两,账面写"捐粮82万石",实际银子全塞自己腰包。陕甘总督勒尔谨摸着胡子笑:"王大人,这银子..."

"二一添作五。"王亶望拍胸脯,"再给县太爷们分点汤。"他们雇人在粮仓摆空麻袋,让百姓在衙门口哭穷,造出"大旱"假象。乾隆忙着打金川,随手批了句"勉力妥办",王亶望的胆子就鼓成了气球。

三年贪了600万两白银,甘肃粮仓耗子都饿得啃柱子,他却建起比巡抚衙门还气派的豪宅,娶四十多个妾室,个个穿金戴银。有回想吃鲜驴肉,竟让厨子活割驴肉,驴疼得满院蹦,他举着酒杯哈哈大笑。

1777年调任浙江巡抚后,这货在西湖边盖"迷楼",藏三幅《清明上河图》仿品。可1781年,大学士阿桂查海塘工程时,发现修堤银子全进了王燧私囊,用的石头一敲就碎。

更巧的是,此时甘肃河州起义,阿桂带兵平叛却遇连日大雨。乾隆看着奏折直皱眉:"王亶望报了七年大旱,阿桂一去就下雨?"当即下令:"彻查甘肃捐监案!"

钦差大臣杨魁到浙江时,王亶望还摆茶招待:"我清清白白..."话没说完,查账官冲进来,他吓得直往京城塞银子,结果全被退回。

最绝的是负责抄家的浙江巡抚陈辉祖,竟把抄出的黄金换成银子,揣了800两。乾隆气笑:"朕派你查贪,你倒先贪!"

这一查,拔出萝卜带出泥:从勒尔谨到县吏,1500万两白银下落不明——相当于大清一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甘肃老农举着观音土哭:"王亶望说发粮,我儿子偷粒米就被打死..."

刑场上,王亶望望着灰蒙蒙的天,突然想起父亲的话。他这辈子,从捐官到巨贪,从清名到荒唐,最后栽在条鸳鸯裤上,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乾隆看着甘肃奏折直叹气:杀个王亶望容易,难的是根子还在——"捐监"制度像破网,官官相护像淤泥,他自己晚年睁眼瞎更像推手。

后来,有人在旧粮仓墙上发现打油诗:"捐监银,进私门,百姓泪,化作尘。鸳鸯裤,绣丑闻,杀贪官,难除根。"

说王亶望魂儿在西湖边转悠,那是扯淡。但那四腿鸳鸯裤,倒真成了大清官场的照妖镜——照见贪欲如何从一条缝,裂成吞噬江山的大口。

0 阅读:20
历史看兴衰

历史看兴衰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