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子说起来挺让人警醒的,国家安全机关前几年公开的一起美国间谍案,牵扯到国防军

大脸猫侃军事 2025-07-23 19:48:19

这个案子说起来挺让人警醒的,国家安全机关前几年公开的一起美国间谍案,牵扯到国防军工单位的一个叫侯某某的家伙。 他本来是单位里搞科研的骨干,涉密级别不低,结果一步步被美方情报人员拉下水,泄露了不少重要情报。 案子是2021年7月23日在四川破获的,到现在审理还在进行中。整个过程从2013年就开始了,美方用各种手段拉拢他,从一开始的简单接触,到后来直接要情报,每次给的报酬从几百美元涨到1000美元。国家安全部门挖出这个眼线,算是及时堵住了漏洞。 侯某某这个人,工作上本来挺有能力的,在国防军工单位负责一些关键技术研究。2013年1月,单位派他去美国一所大学当访问学者,这本来是正常的学术交流。他到那边没多久,就被美方情报机关盯上了。他们通过签证信息之类的渠道,专门挑核心部门的人员下手。侯某某学术水平高,教授们很快就拉他进实验室干活。 没过两个月,2013年3月,一个美国教授把他介绍给一个叫雅各布的咨询公司员工。这雅各布其实是美方情报人员的伪装身份,一开始接触挺自然的,就说公司做科学计算软件,想了解中国市场。两人留了联系方式,一个月后雅各布约他吃饭,聊的不是生意,而是家庭、孩子、爱好这些家常事。雅各布知道他抽烟喝酒,就带雪茄过去,拉近关系。 接下来的几个月,两人见面次数多起来,关系搞得像哥们一样。雅各布带他出去玩,参观景点,吃高档西餐,还看脱衣舞表演,参观CNN总部,观看超级碗橄榄球赛。这些都是美方常用的拉拢手法,让人在国外觉得不孤单。2013年6月开始,雅各布问起科研问题,要他帮着了解中国相关领域的情况,顺手给点美元当报酬。侯某某没推辞,就收下了,还拿了对方送的单反相机,因为他爱好摄影。 到第八次见面,雅各布拿出一份协议,让他当公司顾问,承诺根据任务给600到700美元。任务是关于储氢材料、光伏材料这些,侯某某用公开信息整理报告,交给对方,很快就拿到钱。这些咨询其实是铺垫,美方用咨询公司当掩护,逐步把人拉进圈套。 2013年7月,侯某某的妻儿来美国探亲,正好美方抓住机会。雅各布约他见面,这次直接改成一问一答的方式,问中国科技情况,有些问题已经敏感了。侯某某作为涉密人员,在国内受过安全教育,知道对方可能不是简单商人,但因为妻儿在身边,加上之前签了协议,就答应了部分要求。 从2013年10月起,会面更频繁,每次雅各布准备提纲,至少两页纸,问题专业,涉密深,每次问答至少1小时。结束时,给一个白信封,里面1000美元。侯某某收下,继续提供信息。美方就这样用金钱诱惑,一步步深入。

2014年元旦前后,侯某某访学结束回国。雅各布要求继续联系,侯某某知道对方是情报人员,但担心安全,就同意了。他们约定代号和联络方式,还演练过。离别前,雅各布带上司来,上司说代表美国政府,要保持合作。回国后,国家安全机关找侯某某谈话问询,他没说实话,心存侥幸,以为境外的事能瞒过去。 之后几年,他利用出境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继续和美方见面。2016年春天,去美国开会,第二天就避开同事,和美方人员联系。连续两天深夜,在酒店其他房间见面,两名美方人员,一人问情报,一人追问技术细节,每次1小时多。结束后,给1000美元,要他签收。 整个过程,侯某某和4名美方人员见面20多次,提供的情报经鉴定,有绝密级2份、机密级3份、秘密级6份。这些情报涉及国防军工领域,对国家安全危害大。美方用思想渗透、感情拉拢、金钱诱惑这些招数,侯某某一步步陷进去,没能及时止步。 国家安全机关在2021年7月23日行动,破获这个案子,把侯某某抓了,移送到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现在案件还在审理,估计会按间谍罪处理。这样的案子不是孤例,国家安全部门这些年公开了不少类似情况,比如其他国防专家被策反的例子,都提醒大家警惕境外势力。 说白了,美方情报机关的手法挺老套的,先从正常接触开始,慢慢用娱乐和钱拉人。侯某某在国外孤单,碰到这种“朋友”,就放松警惕了。吃高档西餐、看脱衣舞这些,看似享受,其实是钩子。每次1000美元的报酬,听着不少,但换来的是出卖国家秘密,代价太大。 这个案子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大家想想。国防军工单位的管理本来就严,但人一出国,接触面广,风险就高。国家安全教育不是走形式,得让每个人明白,境外情报机关无孔不入。侯某某回国后被问询,还隐瞒,就是典型的侥幸心理,结果害了自己。 从更大范围看,中美在科技和情报领域的较量一直没停。美方通过策反我方人员,窃取军工情报,这不是新闻。国家安全机关破获这样的案子,及时消除隐患,保护了国家利益。但也说明,防范工作得常抓不懈。公众尤其是涉密人员,出国前要多学学反间谍知识,知道怎么识别陷阱。

反间谍法有规定,如果在境外被胁迫或诱骗参加间谍活动,及时向驻外机构或回国后向国家安全机关说明情况,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追究。侯某某要是早点自首,也许结果不一样。但他没这么做,继续提供情报,直至被抓。 这个案子接地气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电影里的高大上间谍战,而是发生在普通科研人员身上的事。侯某某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单位里的专家,却因为一念之差,酿成大祸。提醒大家,日常生活里,别轻信境外“朋友”,尤其涉及敏感话题时,多想想后果。 国家安全不是抽象的,它关乎每个人。像侯某某这样的案子,泄露的情报可能影响国防实力,间接危害老百姓的安全。美方用1000美元买情报,成本低,但对我们损失大。希望通过公开这些细节,大家多点警惕心,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 类似案子,国家安全部还公布过其他例子,比如一些留学人员或企业员工被拉拢的。手法差不多,先拉关系,再给钱要情报。防范的关键是增强法律意识,知道间谍活动违法,会受严惩。 到2025年了,这个案子从破获到现在四年过去,审理过程没更多公开,但教训还在。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越来越细致,破获了不少间谍案,维护了稳定。公众也得配合,共建安全环境。 总之,这个美国间谍案细节一披露,就让人看到境外势力的阴招。侯某某的经历,是个反面教材,别为了小利丢了大义。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得从点滴做起

0 阅读:89

评论列表

用户98xxx99

用户98xxx99

1
2025-07-23 20:44

打了吧,国家不差那颗花生米

猜你喜欢

大脸猫侃军事

大脸猫侃军事

大脸猫侃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