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说的这段历史是对的。二战时,日本人在台征兵打中国,日本人以为只有几千人报名

飞绿说历史 2025-07-23 17:23:11

蔡正元说的这段历史是对的。二战时,日本人在台征兵打中国,日本人以为只有几千人报名,但结果有40万人报名,最可悲的是,日本当初占领台湾时就杀了几十万台湾人,征服(打服)台湾后,到了二战,台湾人完全忘记了日本人杀戮自己的历史,反而踊跃报名做“侵华日军”,我们好好想想,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1942年,日本在台湾开始征召“志愿兵”,本以为几千人就够,结果报名表堆成山,42万多人争抢那区区1000个名额。不到0.3%的录取率,堪比当今名校录取,这还真不是开玩笑。   可别以为这些人是去当翻译或搞后勤的,有的是直接跟着日军上前线,端枪打中国人。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日本刚刚拿下台湾那会儿,可不是请客吃饭。1895年签了马关条约,日本正式吞下台湾,接着就开始了血腥的镇压。   乙未战争那年,光是反抗的台湾人就死了1.4万,后来的雾社事件,又干掉了上千名原住民。前后五十年,历史账本里写满了屠杀、压迫、剥削。   可到了二战,这些仇人摇身一变成了“祖国”,台湾青年却争着去给他们卖命。   这不是记忆出了问题,是被殖民洗得太干净。   日本人没闲着,打台湾的算盘打得挺透。一边搞“皇民化运动”,一边用经济诱饵引诱台湾年轻人入伍。   名字改日文的、穿和服的、参拜神社的,全都是政策要求。那时候走在台湾的街头,说汉语都要小声点。   孩子们从小学的就是“天皇万岁”,不是孔孟之道。日本搞的是彻底的“去中国化”,让台湾人从文化上开始觉得自己是“二等日本人”,慢慢地,不少人还真就信了。   经济这块日本人也很有手段,军夫的工资一月能拿200日元,而普通台湾警察才30日元。   那时候老百姓吃的是下等猪肉、黑糖和米糠,军营里却吃得比家里好,甚至还能寄钱回家。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不是当兵,是“翻身”。   宣传也做得细致,电影、报纸到处都是“为天皇尽忠就是光荣”的口号。有个女孩在片子里为了保护日本老师自尽,被捧成“英雄少女”。   这种灌输从小到大不间断,久而久之许多人真以为只要当兵,就能从“三等国民”变成“日本人”。   结果真上了战场,才发现自己根本不被当人看。在日军内部,台籍士兵连军犬都比不上。他们干最苦的活,扛枪扫雷,甚至做人体盾牌。   到了南洋战场,死亡率高得吓人。尤其是那些“高砂义勇队”的台湾原住民,被当成丛林作战的消耗品,伤亡率超过三成。   打完仗也没落着好,死了的灵位被强行塞进靖国神社,日本不发抚恤金,还拒绝承认他们的国籍。   更有甚者,一些台籍兵被派去看守战俘营,结果因为参与虐待中国战俘,被战后军事法庭判了死刑。拉包尔集中营的台籍兵,至少26人被中国判了死罪。   在澳大利亚那边,也有上百人被盟军审判。这些人到底是侵略者,还是被利用的牺牲品?说不清也道不完。   有人说,这是“自愿”的。但看看当时的环境,这种“志愿”到底有多少自由?   当你吃不饱、穿不暖,还被强迫改名、洗脑,当兵反而成了唯一的出路,那这种“自愿”,还能叫自愿吗?几十万人报名,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存挣扎。   历史不能脸谱化,台籍日军中确实有人参与了侵略,也有人只是为了活下去。   但无论动机如何,这段历史的荒诞之处在于,一个曾被屠杀、被殖民的群体,竟然在短短几十年内,被彻底同化,甚至甘愿为昔日的屠夫卖命。   这不是“忘记”,这是被系统性地抹去了记忆。   战后,台湾的这些历史被压在角落,不提、不讲、不认。日本更是轻描淡写,靖国神社照常拜,战争责任一笔带过。蔡正元说这段历史“最可悲”,其实一点不夸张。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看着那42万人的报名表,我们不禁要问——当年那些人,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他们的选择,是不是也提醒我们,殖民统治从来不只是枪炮和法律,更可怕的是对记忆的篡改,对民族认同的重塑。

0 阅读:53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