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战,马谡为何会犯忽略水源这般看似愚蠢的错误?其实,他并非未考虑水源,而是认

旧梦谈史 2025-07-22 20:36:53

街亭之战,马谡为何会犯忽略水源这般看似愚蠢的错误?其实,他并非未考虑水源,而是认定这不会成为问题。

当时援兵救援各地刻不容缓,若想救援成功,要么短期内打败马谡,要么留部分人与他对峙,其余继续救援。马谡上山,是假设张郃急于求成,几天内直接攻山。如此,他占山便有极大优势,水源问题也来不及凸显,正常情况下张郃大概率会败。

张郃确实心急,长途高强度行军后,明知马谡占尽地利仍选择进攻。毕竟,放任马谡在那里,对魏军而言如鲠在喉。正常情况下,攻高处之敌大概率失败或惨胜,诸葛亮等人也反复强调不要仰攻山上敌人。若张郃不打马谡,按一般兵法,应在山下立寨,留部分军队看住,其余继续救援。

然而,张郃这位老将非同一般。他虽被迫攻打占据地利的马谡,却能急中生智,不直接冲锋,而是研究马谡弱点,采用断水道、放火烧山之策,这完全出乎马谡预料。即便如此,若马谡统帅的军队素质高、控制力强,张郃也难以得逞,毕竟山上优势巨大,这也是张郃虽败马谡但杀伤有限的原因。

可惜,马谡所带军队素质不高,见魏军军容便心生畏惧,且不听指挥。马谡自己更是胆怯当了逃兵,这才是战败的关键。若是一支强兵,马谡也非懦夫,即便被断水、火烧,张郃攻山也未必能胜。

从全局看,街亭之败源于诸葛亮一系列决策失误。其战略关键点选错,将主攻方向定为三郡存量势力,而非援军。三郡未投降军队占据城中或易守难攻之地,攻城方伤亡远高于守城方,得不偿失。攻城是短期大亏之举,只有在无援军或可偷袭时才值得尝试,否则看住即可。

蜀军的大优势在于打援军。援军无地利,可野战,且远道而来,疲劳且缺乏辎重粮草。蜀军有体力、辎重、布局和挑选战场等优势,打援军才能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等打败援军,俘虏大量敌军壮大己方后,守城敌军要么投降,要么可从容围攻,或引出来打、偷袭。

战争基本原则是:不占便宜不打,哪里能占最大便宜、有最大优势,就去打哪里。先攻敌人局部劣势,再攻局部优势或等敌方投降。二战时,美国采用跳蚤战术,不进攻有防守优势的强敌,先跳着打容易打的,使美军伤亡率下降,日军伤亡率提高,推进速度加快。

诸葛亮却战略方向错误,先去打守城硬骨头,导致少量敌军拖住主力,让敌方主力有机会攻打马谡缺乏防御优势的弱兵。其最佳策略是以弱兵保障粮道、看住三郡残兵,能战强兵集中到东面街亭以逸待劳专打援兵。

而派去拖延援军的马谡,也未抓住敌方体力波动低谷主动出击,只想着防守跑山上,等敌人体力恢复来打自己。他只知高处地利优势,却忽视体力差优势。地利优势被动,别人可避开;抓敌方体力波动低谷打则主动,即便抓不住,也可对峙拖住或跑掉找别的优势点。

战争中杀伤最容易、最大的时点是野战中敌方累得无力反抗时。打远道而来的急行军是最佳目标,我方体力消耗一半时,敌方就会累瘫。顶级名将都善于打体力差,诸葛亮和蜀汉将领在这方面较弱。诸葛亮擅长治兵,同等体力同等军力决战少有敌手,但在战略选择上,与整个蜀汉体系的人都不够高明。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旧梦谈史

旧梦谈史

遇到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