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年,皇帝朱瞻基去探望造反失败被软禁的叔叔朱高煦。朱高煦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突然伸脚将朱瞻基绊倒,朱瞻基大怒,命令力士用铜缸燃炭将朱高煦烤死。 那年正月,南京宫城气温未暖。朱瞻基身披黄袍,步入诏狱。他是皇帝——明宣宗,而对面,是他的叔叔、刚刚造反失败的汉王朱高煦。 叔侄间本不该有隔阂。朱高煦是永乐帝朱棣次子,手握重兵、镇守南方二十余年,原本是夺嫡的热门人选。只是朱棣偏爱嫡长孙朱瞻基,早早册立太孙,稳固了太子位。 这场家族权力的游戏,从朱高煦没被立为太子那天起,就注定要走向激烈冲突。 朱高煦不服,暗中养兵、勾结武将、构筑水军,摆出随时起兵问鼎的姿态。永乐死后,他观望不动。洪熙驾崩,朱瞻基继位,他终于出手——建昌起兵,号称“讨伐奸佞”。 然而朝廷反应之快超出他预期。张辅、朱能等人迅速镇压,短短月余,他便败北被俘。 按律,该杀。但朱瞻基没有立即动手,而是押解回京,软禁宫中,名为“幽居”,实为“留待清算”。 这天探望,不是来施恩,而是来确认:他还敢不敢再动。 却没料到,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脚,把皇帝绊了个趔趄。 这一脚,踩断了所有的容忍。 朱高煦这一脚,不是滑稽,是愚蠢。 当年永乐三子中,他最有能力也最野心勃勃。朱高炽太胖、朱高燧无能,只有他,武艺高强,驻兵乐安,军纪严整,在燕王北征南讨时立过战功。 他曾在朝中设宴招待百官,席间话里话外试探人心。 他常私派人赴京打探消息,暗示朱高炽“身子太重”,活不过三年。 永乐知他狼子野心,早防备。几次任命都将他调离权力核心,送去遥远的广东、广西,让他远离兵权。 可朱高煦不服。他一面高筑府邸、扩招军士,一面与朝中不满太孙的官员暗通消息。他手中不缺钱、不缺人,缺的是一个机会。 洪熙帝暴亡,太孙即位,朱高煦认为天时已至,才贸然起兵。 但这场“反清复兄”的戏码太拙劣。朝廷部署完备,民心未动,他的水军还未东下,就已被生擒。 被押回京城那刻,朱高煦还有幻想。 他自认身份特殊,是先帝亲儿,皇帝亲叔,或许能保一命,哪怕削爵、圈禁,也好过一死。 但那一脚——当着所有侍卫、内侍、禁军的面,将皇帝绊倒在地——就像把自己最后的求生可能一脚踢碎。 朱瞻基的怒火,压了许久,如今终于找到了爆点。 朱瞻基当场起身,满脸通红,拔剑作势要砍,被身边太监制止。 他压住剑,冷声道:“你既已无臣礼,便也不配得王礼。 ” 随即令左右:“取铜缸,置炭,炙之。” 刑具不是为他准备的。此命一出,全场色变。铜缸取来,燃炭烧红。朱高煦被捆于木架上,翻身插入缸内。 一炷香后,惨叫渐止。 宣宗背过身离开,只留一句:“此人有勇无谋,枉为宗室。 ” 这场皇族清洗,没有隆重仪式、没有朝堂公断,更没有皇族的体面处死。他死得像个乱臣贼子,死法之惨,百年难遇。 朝中群臣默然,无人替他说话。 连向来谨慎的笔官也不敢多写,仅淡淡记一句:“高煦,赐死。” 赐,不是恩典,而是宣判。
1426年,皇帝朱瞻基去探望造反失败被软禁的叔叔朱高煦。朱高煦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
吃货萌主求投喂
2025-07-21 16:00:03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