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抓呗!美国长臂管辖,当年FBI抓了孟晚舟,反制来了吧:美国富国银行高管毛晨月,被限制离开中国境内! 据《华尔街日报》,美国富国银行(WellsFargo)驻亚特兰大董事毛晨月,来华旅游,结束后想出境时被禁止出境。 而毛晨月所在的这家银行,在美国可是排得上号的巨头,这家美国第四大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合规记录”堪称“案底累累”。 2020年,该行因违反中国外汇管理规定被央行罚款数百万人民币,具体操作手法包括虚构贸易背景转移资金、利用关联公司账户进行跨境套利。 讽刺的是,2021年富国银行在美国本土因外汇交易欺诈向政府支付了3700万美元和解金,其全球业务中“雁过拔毛”的操作模式可见一斑。 毛晨月作为该行跨境业务的核心人物,主导过多个中美供应链金融项目,其设计的“应收账款跨境保理”方案曾被业内质疑存在资金池嵌套、虚假贸易融资等问题。 而2024年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将“穿透式监管”写入条文,国家外汇管理局全年查处外汇违规案件1000余起,其中河南分局就查办29起案件,罚没223万元。 这种“中央+地方”的双层执法体系,让跨境资金流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无所遁形。 比如河南某外贸企业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资金,最终被外汇局联合公安机关查获,涉案金额达1.047亿元。 毛晨月被限制出境的时间点(7月10日)恰好与外汇局季度数据核查周期重叠,这种“精准卡点”的操作,传递出监管部门对异常资金流动的高度敏感。 但就在毛晨月被滞留的同一周,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中国石墨加征93.5%的反倾销税,试图卡住电动汽车电池的“咽喉”。 中国则以“限制离境”这招“金融柔道”巧妙化解:既避免了直接的关税对抗,又通过个案施压传递了“违规必查”的信号。 这种策略,与2024年4月美国试图切断中资银行SWIFT通道的制裁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用“大棒”威慑,中国则用“绣花针”破局。 而毛晨月事件的“蝴蝶效应”正在显现。富国银行已紧急暂停所有员工赴华行程,其在华业务团队士气低落。关键的是,这种“高管滞留”模式可能成为中国应对金融制裁的新工具。 2024年11月,某欧洲能源公司中国区总裁因涉嫌商业贿赂被限制出境,最终促成该企业向中方转让页岩气开采技术。这种隐性博弈,比关税战更具战略价值。 当然,富国银行的“困境”并非孤例。2024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跨境贸易融资项下异常交易同比上升18%,其中外资银行参与的“抽屉协议”融资占比达37%。 这些通过虚构贸易合同套取外汇的操作,最终都可能成为监管部门的“猎物”。 这场“金融谍战”的结局尚未明朗,但有一点已经清晰:在中国“强监管”与美国“硬脱钩”的双重压力下,外资企业的在华生存法则正在重构。 当富国银行的律师团队忙着与中国监管部门斡旋时,其他跨国公司的合规官们或许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外汇管理条例》的最新修订——毕竟,在这个“数据即武器”的时代,任何一笔异常资金流动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互相抓呗!美国长臂管辖,当年FBI抓了孟晚舟,反制来了吧:美国富国银行高管毛晨月
星语梦
2025-07-21 14:42:51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