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陈赓和廖承志在上海法租界先后被捕,廖承志竟“主动提出”要说出同党

趣叭叭 2025-07-21 11:32:32

1933年3月,陈赓和廖承志在上海法租界先后被捕,廖承志竟“主动提出”要说出同党藏在哪里,这让法国巡捕很意外。

1933年3月,春天刚到上海,法租界里抓了两个人。

头一个叫陈赓,是个红军将领。没过多久,廖承志也被抓了,他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儿子,却秘密跟着共产党做事。

陈赓被抓挺意外的,当时共产党对国民党这边的危险估计不足,也想不到会有那么多人变节。

国民党那边很快就把陈赓要了过去。陈赓倒不太慌张,他记着自己以前在战场上救过蒋介石的命,加上蒋介石一直想拉拢他,觉得性命暂时无忧。

廖承志进了牢房,就开始琢磨自己怎么会被抓。他左想右想,总觉得是出了内鬼,有人背后告密。他脑袋里闪过一个人的影子,以为自己猜中了。

可到了关人的地方,廖承志吓了一跳,他发现陈赓竟然比自己早一步进来。

这说明叛徒不光告发了他,连陈赓这样的大人物都被供出来了。廖承志马上意识到,情况坏透了,党组织面临的威胁大得很。

当时最紧要的事,是把消息传出去,好让外面的人想办法营救,也能让同志们防备着点,别继续被抓。时间紧得很,廖承志琢磨来琢磨去,憋出一个主意。

他装作挺怕事的样子,主动去找法国巡捕谈,说自己想“立功”,愿意供出另外躲藏的共产党员住在哪,条件是给他减轻处罚。

法国巡捕听了很吃惊,他们听说的共产党人都挺硬气,怎么这个自己就软了?看廖承志那副样子像真怕了,巡捕信了,答应只要抓到人,就放他走。

巡捕满心欢喜跟着廖承志去抓人,没想到廖承志七拐八绕,把他们领到了自己家门口。这下巡捕才明白被耍了,气得跳脚,但也拿他没办法。这事很快传开了。

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知道儿子被抓,急得不行,到处找人帮忙。

宋庆龄得知消息后,立刻行动起来,联合其他有名望的人士商量怎么救人。

国民党政府知道了这事,可高兴了,想赶紧把廖承志和陈赓都要过去。

这就好比急着摘桃子,生怕好处飞了。他们向法租界施压,要求把人交给他们。

宋庆龄不管那么多,也不怕得罪国民党。她站出来,面向公众发了一份声明,把蒋介石政府勾结日本人的事狠狠骂了一通。

这声明打中了国民党要害,社会上很多人听了也觉得在理,都表示支持。

宋庆龄和大家的努力没白费,没过多久,法租界就把廖承志放了出来。

廖承志回家没几天,宋庆龄就上门了。何香凝和廖承志心里都觉得不太寻常,肯定有什么事。

果然,宋庆龄这次不是简单来探望的。她对廖承志说,是代表组织来问话,要他立刻写出知道的叛徒名单。纸终究包不住火,叛徒藏不住了。

这事关系到同志们的安危,廖承志半点没耽误,不到十分钟,就刷刷地写下了长长一串名单。

为了保证安全,廖承志想了个办法。

他把写着叛徒名字的长纸条搓成细细的卷,然后找出一支香烟,小心地取出里面的烟丝,把纸条卷塞进去,再重新装上烟丝,看起来就跟平常香烟一样。

等宋庆龄再次来家里时,廖承志不动声色地递了这支“特制”的香烟给她抽。

宋庆龄心领神会,自然地把烟带走了。这重要的名单就像长了翅膀,飞到了党组织手里。

拿到这份名单,党组织很快采取了行动,那些出卖自己人的叛徒一个接一个被清除了出去。这可真是根除了一个毒瘤,后面的日子里,叛徒活动大大减少。

有句老话叫“家贼难防”,打掉了家贼,里面才能安稳。

事情有了着落,廖承志也随即离开了上海这个危险的地方。

他和母亲何香凝一起悄悄走了,之后参加了红军,走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段传奇般的传递消息行动,也让大家更看清了宋庆龄的为人。

从大革命失败那时候起,她就一次又一次,不顾蒋介石的恐吓,尽全力营救被抓的共产党人。她为了国家民族的事业,实实在在地出了大力。

九十多年过去,这段历史依然被后人记着。

在上海,当年那些风云人物活动过的地方,比如愚园路、新闸路周边,虽然很多老建筑变了样,但人们研究历史的兴趣没变。

廖承志后来长期担任重要职务,1983年在北京去世。现在在广州,他那位于东皋大道的故居成了纪念馆,安静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2023年6月,那里还举办过特别活动,展示他生平的老照片、手稿和他亲笔画下的漫画,包括他在长征路上艰苦行军的场面,来纪念他诞生115周年。

在北京西路一处老建筑里,有关他家庭历史的介绍还经常吸引过往行人驻足阅读。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们,像宋庆龄基金会属下的机构,近年来还在整理挖掘和廖承志相关的各类文献资料,不断补充着那段风云际会岁月的细节。

0 阅读:202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