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签了,埃及也签了,美国要慌了。原本还在观望的国家,这下全坐不住了。从东盟十国到中东六国,再到现在的32个国家,咱们的本币互换和贸易本币结算协议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规模都飙到4.5万亿人民币了。 其实,这场由本币互换掀起的浪潮,最早能追溯到东盟十国。 2010年前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就开始和中国探索本币结算,当时更多是为了规避美元波动风险,没想到这个星星之火,在中东六国那里成了燎原之势。 沙特、阿联酋等石油大国,眼看着美元汇率像坐过山车,再加上美国动不动就挥舞金融制裁大棒,干脆转身和中国达成货币互换协议,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 如今这雪球越滚越大,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经和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从亚洲到拉美,从非洲到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手里攥着人民币,就像多了把“金融安全锁”。 阿根廷在外汇储备告急时,正是靠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解了燃眉之急,土耳其续签协议后,企业跨境结算成本直接降低了30%。 这可把美国急坏了,共和党议员卢比奥早前就在电视上哀叹,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5年后美国可能连制裁别国的能力都没有了。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当越来越多的国家用本币交易,美元的“武器化”威力就大打折扣。 俄罗斯被制裁后,正是靠着和中国的本币结算,才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现在连埃及都开始用人民币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美国的制裁大棒在这些国家面前,越来越像根“烧火棍”。 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这种趋势正在改变国际货币格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2001年的73%降到了58%,创下近25年新低,而人民币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巴西、阿根廷等国甚至在讨论建立共同货币“苏尔”,虽然这条路还很长,但已经释放出明确的信号:美元独霸的时代正在慢慢落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元会立刻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信用体系,仍然是美元的“护城河”,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不想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埃及在签署新协议时特别提到,要加强数字货币领域的合作,这预示着未来的金融竞争,可能会在数字经济战场上展开新的较量。 这场静悄悄的金融革命,本质上是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当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受制于单一货币的波动,当贸易结算变得更加自主和高效,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也在增强。 对于中国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扩大人民币影响力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是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美元霸权”或许不会一夜崩塌,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为自己的金融未来寻找新的答案,当巴西和埃及的协议签署时,他们不仅是在和中国合作,更是在向世界宣告: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地平线上露出曙光。
巴西签了,埃及也签了,美国要慌了。原本还在观望的国家,这下全坐不住了。从东盟十国
情感励志故事
2025-07-21 10:31: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