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被中央纪委通报批评后,最新回应来了。然而,这份回应却带来了3大疑问?】
一
7月14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联合中央纪委办公厅,将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影协、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等单位一同曝光,严肃批评这些单位以“合作”等名义向部分“文艺创作基地”收取活动经费、建设经费。
看到通报一瞬间,牛哥感慨良多,提笔写下心中所想所思。(可点击阅读中央纪委通报批评后,中国书协现在正瑟瑟发抖中!)
文章在书法讲坛刊发后,牛哥一直关注着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官网和官方公众号,满心期待能看到书协对中央纪委通报的回应。
然而,五天过去了,中国书协官方始终未作出回应。
不过,今天一个意外的发现让牛哥惊诧莫名。当牛哥浏览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号时,竟然发现15日当晚,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就已针对中央纪委的通报作出了回应。
回应的主要内容,牛哥摘录如下:
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与7家单位签约合作开展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工作。
2022年,根据有关要求开展自查,并停止所有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工作。
如今,与7家单位的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工作已全部终止,相关单位不得再以该公司文艺创作基地名义、字样进行宣传推广或开展活动。
期间,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共收取建设经费105万元。问题通报后,于7月15日将上述经费全额退回7家单位。
看到这一份回应,牛哥心中莫名涌起“呵呵”之感。
叹一口气,牛哥还是粗浅谈三点看法吧。
首先,中央纪委曝光的明明是中国书协收取活动经费、建设经费事件,可站出来回应的却是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从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号查询可知,它是中央直属文化企业,是中国文联系统专业艺术类的出版传媒单位。
但中央纪委通报的是中国书协,为何不是中国书协回应?
难道中央纪委通报时搞错了对象?还是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从法律层面上就能代表中国书协?
牛哥对此充满了疑惑,却又不敢妄加猜测。
牛哥担心,这里面有推诿的成分。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单位在面对媒体曝光时,让“临时工”“合同工”出来背锅的闹剧。
牛哥真心希望,这样令人心寒的事件不会发生在中国书协身上,因为书法承载着太多人的梦想与情怀。
其次,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回应称确实收取过建设经费105万元。
除收取建设费外,牛哥想问,中国书协有没有在其他方面违规收过费用?
在国展评审中,有没有违规开绿灯,让一些不符合获奖入展条件的人违规得奖入展?
中国书协现在有行政人员、国展评委等有没有其他违规行为?如果有,又该如何整改?
回首过往,中国书协原副主席赵长青的斑斑劣迹仍历历在目。
在任时,赵长青热衷于颁发“书法之城”“书法之乡”的称号,将书法评审权异化为敛财工具。2007年至2019年,他通过违规批准会员资格、操纵理事选举、协调工程项目等手段,收受12人财物共计2486万元,最终落入法网。
这样触目惊心的事实,如同一把利刃,至今仍刺痛着每一个热爱书法之人的心。
这个站在铁窗后忏悔的人,当初可是站在中国书协权力高峰,声称要引领中国书法走向辉煌的。
最后,就算此次中央纪委通报的对象明确指向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可这样的回应也充满了敷衍。
该公司称与7家单位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工作已全部终止,相关单位不得再以该公司文艺创作基地名义、字样进行宣传推广或开展活动,那语气中怎么听怎么有一股高高在上的感觉。
同时,对于收取的105万元建设经费,只是说问题通报后退回了7家单位。
可违规收费岂能一退了之?
这些钱当初收了之后,是上交了国家,还是以某种名义保存着?有没有人违规使用?
如今退回了,有没有人为此担责?牛哥相信,这些问题,如同一个个沉重的问号,压在了每一个关心书法命运的人心头。
2015年1月16日,中纪委网站发表了时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一篇讲话。王岐山说:“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现在有的干部玩过了,飘飘然了,忘记了执政党和老百姓的关系了。”
言犹在耳,那振聋发聩的话语,仿佛穿越时空,再次敲响了我们心中的警钟。
牛哥只是一名普通的书法爱好者,但正是众多心中燃烧着一股炽热的爱书法之火的普通基层书法爱好者,才渴望看到书法艺术回归纯粹,回归到那最初的本真,而不再是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愿中国书法,在历经风雨后,能够浴火重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 : 书法讲坛 中国香港🇭🇰 原创司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