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8年,马宝在湖南大败清军,斩杀上万人,就在准备乘胜追击时,称帝不久的吴三桂病死了。吴三桂一死,吴军纷纷向云南猬集,战局急转直下,失败已成必然。 马宝自幼在西北边地的战火中熏陶成长,据说十岁时便能拉开三石强弓,同乡皆称其为 “黑煞星”。 崇祯年间,西北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马宝最初投身李自成麾下,在闯军将领郝摇旗部任亲军百夫长,因在潼关战役中率十七骑破明军辎重营,获赠 “马十七” 的绰号。 李自成兵败死于九宫山后,马宝率部辗转投奔南明永历朝廷,被授予总兵衔。 在桂林保卫战中,马宝曾单骑冲阵斩杀清军镶黄旗参领巴哈布,一度被南明朝廷视为 “中兴柱石”。然而随着南明的节节败退,马宝走投无路之下,选择投降吴三桂,成为平西王府麾下的中营总兵。 吴三桂对马宝的军事才能极为赏识,不仅将其收为义子,更让他统领精锐的 “铁骑营”。这支由三千辽东骑兵组成的部队,在马宝手中焕发出惊人战力。 马宝率铁骑营千里奔袭,在缅甸木邦擒获永历帝朱由榔,为吴三桂立下 恶名昭昭的“不世之功”。此战后,马宝被清廷封为 “三等精奇尼哈番”,却也因弑君之举背上千古骂名。 康熙十二年(1673 年),吴三桂以 “兴明讨虏” 为名在云南起兵,三藩之乱正式爆发。 马宝作为先锋大将,率军出贵州、入湖南,短短三个月就连克沅州、辰州、常德等重镇,兵锋直指长沙。 清廷震惊之余,急调安亲王岳乐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八旗精锐进驻湖南,双方在湘江两岸展开长达五年的拉锯战。 到1677年底,战场形势逐渐对吴军不利。清军相继收复岳州、湘潭等地,吴三桂被迫将指挥部迁至衡州(今衡阳)。 此时的吴三桂已年过六旬,加之长子吴应熊被清廷处决,精神备受打击,为了在临死前“过把瘾”, 遂于1678 年3月在衡州称帝,建国号 “大周”,改元 “昭武”。 为扭转颓势,吴三桂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最佳人选,非马宝莫属。 当时马宝正镇守宝庆(今邵阳),手中握有吴军最后一支三万人的机动精锐,其中包括五千铁骑兵和两千藤牌兵。清廷方面则由简亲王喇布坐镇永州,都统穆占率四万大军屯驻祁阳,形成对宝庆的夹击之势。 1678 年7月,马宝制定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他先派少量兵力佯攻永州,引诱穆占分兵救援,随后亲率主力奔袭祁阳清军大营。 7月15日深夜,马宝利用连日大雨、湘江水位暴涨的机会,命士兵乘竹筏顺流而下,悄无声息地抵达祁阳城外。 次日黎明,当清军还在营帐中避雨时,吴军突然发起猛攻,藤牌兵手持刀牌匍匐前进,突破清军外围壕沟,骑兵则趁势冲击中军大营。 穆占是满洲正黄旗名将,实战经验丰富。面对突袭,他迅速组织反击,命令火器营在营墙后架设红衣大炮,对吴军进行轰击。马宝见状,立刻改变战术,让士兵在盾牌掩护下挖掘地道,直抵清军大营中心。当地道引爆的刹那,清军防线出现缺口,马宝亲率 “铁骑营” 从缺口冲入,与清军展开白刃战。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后,吴军终于攻克祁阳大营,穆占仅率数十骑突围逃往永州,四万清军损失过半,被斩杀者超过一万三千人,包括副都统多谟克图等十几名高级将领。 祁阳大捷的消息传到衡州,吴三桂欣喜若狂,当即加封马宝为 “开国公”,赐上方宝剑。马宝则建议乘胜追击,一举收复永州,进而直捣武昌。 可就在吴军准备展开新一轮攻势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彻底改变了战局 吴三桂因 “中风噎嗝” 病死于衡州,年六十七岁。 吴三桂的死讯在吴军内部引发巨大震动。马宝在军中威望虽高,却并非吴氏宗亲,难以号令全军。吴三桂临终前指定孙子吴世璠继位,而吴世璠当时远在云南。马宝不得不暂停军事行动,返回衡州参与丧事,清军则趁机重整旗鼓。 10月,吴世璠在昆明即位,改元 “洪化”。此时的吴军已陷入分裂:大部分将领主张收缩兵力,退保云南;少部分则坚持继续在湖南作战。马宝力主后者,他认为只要守住衡州,仍有翻盘可能。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吴三桂死后,吴军各部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配合。 清军分三路反攻:岳乐从长沙攻衡州,喇布从永州攻宝庆,穆占则率军收复祁阳。马宝在衡州与清军展开巷战,亲自登城督战,斩杀清军都统宜里布。但终因寡不敌众,于三月放弃衡州,向武冈撤退。 在武冈,马宝利用武冈四周环山的地形,设下 “口袋阵”,引诱清军进入伏击圈。战斗初期,清军果然中计,副都统莽奕禄所部被围困在峡谷中,险些全军覆没。但随着清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赶到,马宝的处境愈发艰难,最终被迫突围,退往贵州。 此后,吴军败局已定。马宝虽然仍在贵阳、遵义等地与清军周旋,但大势已去。马宝势穷降清后被押解去北京,后在西市受刑, “临刑时神色不变,骂不绝口”。 也有说法称,投降的是马宝的替身,马宝本人带着族人避难于黔中乡间。#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678年,马宝在湖南大败清军,斩杀上万人,就在准备乘胜追击时,称帝不久的吴三桂
帝王八卦
2025-07-15 17:10: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