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不是第一次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国也不是第一次派航母过去“维稳”,但这次危险的地方在于:伊朗看起来是真的想玩真的。 霍尔木兹海峡这玩意儿,不是“重要”,是“生死线” 咱们看地图,霍尔木兹海峡这地方就像是波斯湾的瓶口,卡着全世界能源的脖子。全球每天有超过五分之一的石油,要从这儿过。谁把它堵上,等于直接在全球油价的命门上安了个雷管。中东出点事,国际市场就得抽搐几天。这不是夸张,是过去几十年多次验证过的事实。 别说民用油轮,美国军方的航母编队、补给舰队,一出事也得从这儿挤出去。所以,不管哪届美国总统嘴上多硬,真到这一步,全得掂量掂量。 伊朗为啥这次这么横?因为它已经没得选了 现在伊朗的态度很明确:你以色列炸我领事馆,我就报复;你美国撑以色列,我就找你麻烦。这种对抗模式,说白了,就是不想再维持以前那种“你打我我抗议”的节奏了。 而且注意一点,美国这几年在中东的存在感确实在下滑。阿富汗一撤,伊拉克一摆烂,沙特跟中国牵手,伊朗就感觉机会来了。尤其是和俄罗斯、朝鲜越走越近之后,它的腰杆也硬了不少。 这次封锁海峡的威胁,不只是嘴炮。伊朗的“革命卫队”已经把小艇、快艇、导弹装进霍尔木兹两边的岛礁里了,真要下手,半小时内就能搞出一场局部瘫痪。而且美国现在在红海那头还忙着应付胡塞武装,手一多,美国人也会犯错。 你以为国际法能管这事儿?别天真了 很多人一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为这是个能管住谁的铁律,结果伊朗和美国都不是缔约国,说白了就是都不认。 这个“公约”说12海里之内是你国家的,但有“过境通行权”,别国船可以不打招呼就过。但问题来了——你不认这个规则,那我也不认你的“过境权”。于是就进入了一个魔幻循环:谁更敢打,就谁说了算。 这事儿的根儿,其实在“谁拳头硬”。伊朗现在不仅拳头硬了,背后还站着俄罗斯,中国的中东影响力也在增加,所以它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后退。 最后的平衡?就像玻璃上跳芭蕾 美国航母来了,是在用“军事存在”试图压住局势。但这只是表面,底下商业合同、金融风险、石油期货市场,早就炸锅了。只要伊朗哪天真封了海峡,不光是油价翻倍,美国金融系统自己也得先流血。 而且别忘了,真正的风险不在霍尔木兹——而在伊朗用这招试探美国底线后,把战火引向更远的地方。比如美驻伊拉克基地,比如红海的美舰,又比如……以色列本土。 中国怎么看?站得远,看得清 我们从来不搞航母秀肌肉那一套,但我们盯得比谁都紧。因为中东的稳定,和中国“一带一路”的稳定运作、和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和东亚的能源供给,全挂钩。 换句话说,霍尔木兹要真被封,我们不可能不介入——但介入不代表出兵,而是协调、撮合、稳定局势,这方面我们不靠航母,靠人脉,靠信誉,靠历史积累的信用。 现在有个很明显的信号:中东国家对美国那一套越来越不买账,对中国的斡旋能力越来越重视。沙伊和解、伊朗加入上合,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写在最后:刀已经架到油轮脖子上了 美伊现在不是互相对峙,是互相试探底线。而这个底线,谁先退就意味着战略收缩。 伊朗是“破罐子破摔”,美国是“骑虎难下”,你说谁更危险?谁先出手?没人能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霍尔木兹海峡再一次证明,现代战争,往往不是坦克冲锋开始的,而是一句“我们正在监控局势”的背后,一艘油轮突然失联。 世界有时候不是被打醒的,是被油价叫醒的。等哪天油价一夜翻倍,不用看新闻,你就知道,出事了。
中美军事冲突似乎已经无可避免了!现在中美的情况就是,美国想把精力放回国内,可东大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