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脱钩也不可避免?7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表示,因受美国施加关税影响,2025

掘密探索 2025-07-15 12:38:19

中美脱钩也不可避免?7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表示,因受美国施加关税影响,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3%。   中美贸易下滑,关税肯定是“头号嫌疑人”,自2018年特朗普挑起贸易战以来,美国对中国加征了数千亿美元商品的关税,从钢材铝材到电子产品,几乎无差别覆盖,中国也没闲着,对等反制,大豆、汽车、化工品等美国优势产业被“精准打击”。   关税的直接后果是成本上升: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可能涨了20%-30%,美国消费者买单;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中国买家转头找巴西、欧盟的替代品,一来二去,贸易额自然缩水。   但关税不是唯一原因,疫情后的全球供应链重构也在“补刀”:美国推动“友岸外包”,把订单从中国转到越南、墨西哥;中国则加速“双循环”,扩大内需,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再加上地缘政治紧张,企业为了“避险”,主动减少中美贸易往来,9.3%的跌幅,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贸易战打到现在,谁更“受伤”?美国总说“中国损失更大”,但数据很诚实。   先看美国:加征关税后,美国消费者物价上涨,2024年通胀率一度飙到7%;企业成本增加,沃尔玛、苹果等巨头被迫提价或转移生产线。   农民更惨,大豆出口暴跌,政府不得不发补贴“救市”,美国智库“税收基金会”算过账:关税让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多花1300美元。   更关键的是,中国出口结构在升级——新能源车、光伏产品、半导体等高技术产品占比提升,不再只靠“衬衫换飞机”,换句话说,美国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中国则是“丢了一块蛋糕,但学会了做更多新蛋糕”。   完全脱钩的代价太大,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商品供应国,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从iPhone到星巴克咖啡杯,从特斯拉零件到亚马逊包裹,中美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突然“断链”,全球供应链都得瘫痪,美国企业第一个不答应。   但“去风险”是现实的,美国会继续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也会加速自主创新,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这不是“脱钩”,而是“降低耦合度”。   对普通人来说,这未必是坏事,美国消费者能买到更多越南、墨西哥的便宜货;中国工人能转向新能源车、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全球贸易格局会更均衡,不再被中美“双雄”主导。

0 阅读:0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