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犯了一个致命失误:被称为救命稻草的氢能,中国已经碾压式超越! 日本一直把氢能当作改变能源格局的关键。这些年,日本企业砸下大量资源,专注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丰田、本田相继推新品,积累了不少技术专利。 他们想坐稳氢能汽车老大的位置,专利控制很死,希望靠着技术走在世界前头。 可中国的打法完全不一样。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没把精力光放在应用端,而是从制氢、储氢到运输,统统自己做,自己掌控整个链条上最根本的部分。 中国靠自己搞设备、建加氢站、发展制氢技术,一步步把基础做扎实。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配合下,中国低成本制氢有了坚实的底气。 2020年,日本在氢能车专利上一枝独秀,但每年造氢的钱花得不少,效率却令人摇头。 电解水制氢本来就费电,再加上传输氢气、转化为动力的过程中,能量损耗很大。实际算下来,氢能车比起纯电动车,不管是能耗还是成本,都没啥优势。 这边中国不缓不慢地发展,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风能太阳能一起用上,大批加氢站陆续投用,以前只能靠别国进口设备,现如今各类制氢装置都能自产自用。 中国的企业甚至把设备出口到海外,占领以前日本主导的市场。 日本想靠专利卡位,但氢能基础做得太薄弱,汽车终端有技术,氢气却难搞到手。消费者看到价格和便利性,还是更青睐便宜用着方便的纯电动车。 日本的氢能车销量一直上不去,全球电动车市场却越来越火。日本失去主动权,电动车成了新宠。 应对中国快速发展,日本越来越束手无策。那边大力研发布局基础工业,这边只是守着小部分专利,不管用。 随着专利保护到期,中国积累多年的技术储备,正好趁机上位。中国企业早已做好准备,原本属于日本的市场份额逐渐流向中国。 中国持续突破制氢领域核心难题,不断降低成本,推动氢气在工业、交通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加氢站和基本设施数量早把日本甩在身后。 中国企业更是把目光投向重卡、船舶这些新领域,多点开花,日渐站稳脚跟。与此同时,日本在氢能供应和普及上进展缓慢,产业竞争力逐渐减弱。 两种不同的战略导致完全不一样的局面。中国靠全面推进和产业整合,牢牢把握住未来氢能产业的话语权,而日本过度依赖专利壁垒反而限制了发展空间。 新能源竞争不只是比谁技术新,更看谁能把技术变成商品,融入生产生活。日本一路高举高打,但最终市场更青睐实用、性价比高的产品,这让坚持技术高地的企业直面尴尬局面。 氢能这盘棋日本走得有些死板,光靠少数专利和高技术,却把基础环节让了出去。 中国则在默默耕耘中实现了弯道超车,以供应链和技术积累抓住主动。今后的新能源市场格局,怕是会因为这轮角逐而全面改写。 日本的经验提醒大家:技术再强,如果脱离实际需求,拼不过产业链整体的支撑。未来新能源谁主沉浮,还得看谁能让技术真正带动市场改变。
日本人犯了一个致命失误:被称为救命稻草的氢能,中国已经碾压式超越! 日本一直把
古木过去
2025-07-15 09:43:13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