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一个月,对玄武之变中功勋卓著的五人进行封赏:
长孙无忌:封齐国公;
李世民登基一个月,对玄武之变中功勋卓著的五人进行封赏:
长孙无忌:封齐国公;
房玄龄:封邢国公;
尉迟敬德:封吴国公;
杜如晦:封蔡国公;
侯君集:封潞国公。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是李世民的核心智囊。在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夺嫡之争白热化之际,杜如晦找到长孙无忌,力主先发制人,建议发动玄武门之变。作为杜如晦的黄金搭档,房玄龄也深度参与其中。这场政变的详细计划很可能主要出自他们三人之手。
尉迟敬德则是秦王府的第一骁将。他不仅是最早站出来支持政变的武将,更在行动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作为李世民的贴身护卫,他射杀李元吉,危急关头救李世民性命;随后高举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瓦解太子一党斗志;最后更是闯入宫中,向李渊施压。
显而易见,此四人在政变中立下了显赫功勋,他们获得一等功无可厚非。
可是侯君集也在其中,却让人感到诧异。无论是当时的名气还是过往的战功,侯君集似乎都不在秦叔宝、程知节等之上。那么,在玄武门之变中,他究竟做了什么,能跻身一等功臣之列?
侯君集早在隋末天下大乱、李渊父子太原起兵反隋时就投奔了秦王李世民。早年性格略显轻浮,爱自夸,并未成为李世民高层将领。由于其母窦氏与李世民生母窦太后同宗,侯君集逐渐获得信任。他追随李世民参与了平定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等主要战役,虽没独当一面,但以出色的执行力积累了不少军功。
正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将领,在政变后获得一等功勋,这不得不让人推测:在政变当日,侯君集很可能于一个隐蔽的“战场”执行了一项关键且不便公开的任务——逼宫。
他的任务极有可能是率兵控制唐高祖李渊及在场重臣,切断李建成外援,为李世民顺利政变扫清障碍。
《资治通鉴》记载,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玄武门激战之时,唐高祖李渊在宫内的海池上与裴寂、陈叔达、萧瑀等大臣“泛舟”。
此事相当可疑:前一天晚上,李渊的两个儿子还在他面前互相指控(李建成诬告李世民谋反,李世民密告李建成淫乱后宫),李渊下令“明早鞫(jū)问,汝宜早参”——第二天一早审问。
在如此紧张、关乎帝国两位皇子政治生命档口,李渊在清晨还有闲情逸致带着大臣们在湖上惬意泛舟?简直匪夷所思。
因此,更合理的解释是:李渊并非自愿泛舟,而是被武力胁迫,困于湖中。而胁迫李渊的人是谁?当然是秦王李世民指使,侯君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