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4年,大明皇宫,年仅38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双目紧闭,临死时,这个差劲的皇帝竟

小说红楼 2025-07-13 00:45:38

1464年,大明皇宫,年仅38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双目紧闭,临死时,这个差劲的皇帝竟留下了两道“无比英明”的遗诏:第一,废除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后妃殉葬制度;第二,释放自永乐以来就被囚禁的建文帝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   朱祁镇的一生,像一场荒诞的历史剧。   宣德十年(1435 年),9 岁的他继承皇位,成为明朝第六位皇帝。彼时的大明王朝经过 “仁宣之治”,国库充盈,四夷臣服,紫禁城的金砖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位少年天子早期还算勤勉,在 “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期间,延续了前朝的宽松政策。正统初年,他下令减免灾区赋税,修复黄河堤坝,甚至亲自审阅司法卷宗,释放了数百名冤狱囚徒。   史书上记载,正统五年(1440 年),他得知苏州府灾民啃食树皮,连夜召见户部尚书,斥责其 “视民命如草芥”,随即调拨二十万石粮食赈灾。   但好景不长,随着 “三杨” 相继离世,宦官王振逐渐把持朝政。这个曾侍奉朱祁镇长大的太监,用谄媚与权谋赢得了皇帝的绝对信任。   正统十四年(1449 年),瓦剌部入侵边境,王振怂恿 22 岁的朱祁镇御驾亲征。这场仓促的军事行动,最终酿成 “土木堡之变” 的惨剧 ——50 万明军全军覆没,皇帝本人被瓦剌俘虏,英国公张辅等数十位朝廷重臣战死沙场。   当瓦剌骑兵押着朱祁镇来到大同城下时,这位昔日的九五之尊,成了敌军要挟明朝的筹码。他在蒙古草原上忍辱负重一年,睡羊毡、饮马奶,甚至亲眼目睹瓦剌人瓜分明军将士的尸骨。 景泰元年(1450 年),朱祁镇被迎回北京,却被弟弟明代宗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这座偏僻的宫殿大门被灌上铅汁,周围布满锦衣卫,整整七年时间,他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据《明实录》记载,南宫的树木都被砍伐殆尽,以防有人攀援传递消息。 景泰八年(1457 年),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 “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复位后的他,首先清算旧怨,将病榻上的朱祁钰废为郕王,不久后朱祁钰离奇死亡。   保卫北京的功臣于谦、王文被以 “谋逆罪” 处死,抄家时发现于谦家中 “仅书籍数箱,布衣数件”,连锦衣卫都为之动容。   第二次执政的八年间,朱祁镇的表现依旧充满争议。他重用曹吉祥、石亨等夺门功臣,导致官场腐败滋生。 天顺初年,全国爆发十余次农民起义,其中荆襄流民起义规模最大,数万流民涌入山区,与官军对峙三年之久。面对困境,他一方面派兵镇压,另一方面却接受曹吉祥的建议,增加江南织造份额,导致 “苏松百姓逃亡过半”。   但这位帝王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在正统年间延续了明朝的航海事业,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就是在他支持下完成的;他重视文化教育,命人编纂《历代君鉴》《寰宇通志》等典籍,其中《寰宇通志》是明朝第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在民族政策上,他册封西藏宗教领袖,加强对西南边疆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朱祁镇身上有着罕见的人文关怀。被瓦剌俘虏期间,他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这种亲和力在帝王中极为少见。   复位后,他得知建文帝的儿子朱文圭被囚禁五十余年,连牛马都不认识,叹息道:“此乃先帝骨肉,何罪至此?” 最终在临终前下令释放这位 “建庶人”,并为其娶妻生子,恢复宗室身份。 天顺八年(1464 年)正月十七,朱祁镇在病榻上召见太子朱见深和内阁大臣。这位饱经沧桑的帝王,用尽最后力气口述遗诏,其中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废除殉葬制度。 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明朝皇帝驾崩后,数十名妃嫔必须殉葬。朱元璋去世时有 46 人殉葬,朱棣 30 人,朱高炽 5 人,朱瞻基 10 人。这些年轻女子往往被缢死或活埋,惨状令人发指。   朱祁镇在遗诏中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这个决定,彻底终结了延续千年的殉葬陋习。   当李贤将遗诏内容公之于众时,朝野上下一片哗然。那些原本要为皇帝殉葬的妃嫔,在宫墙内焚香叩拜;文人士大夫纷纷撰文称赞,说这是 “三代以来未有之仁政”。据《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年间有大臣建议恢复殉葬制度,被朱见深怒斥:“先帝遗诏具在,谁敢妄议?”   释放朱文圭的决定同样意义重大。这位建文帝的儿子,从两岁起就被囚禁在凤阳高墙内,到天顺年间已年近六十。朱祁镇不仅释放了他,还赐给田宅、奴仆,允许他自由生活。这个举动,化解了建文旧臣的怨气,稳定了统治秩序,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政治智慧。 朱祁镇无疑是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他宠信宦官、轻率用兵、冤杀功臣,这些过错深刻影响了明朝的历史走向。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由盛转衰,边防废弛、财政枯竭、流民四起,这些问题困扰了此后几代帝王。 但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用两道遗诏完成了自我救赎。废除殉葬制度,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释放朱文圭,展现了政治宽容。这两个决定,如同划破黑夜的星光,让人们看到这位 “差劲” 皇帝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悲悯。   正如李贤在《天顺日录》中所说:“先帝在位,虽有过失,然晚年所行二事,足以盖过前愆。”   朱祁镇的一生告诉我们,历史人物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标签,而是充满复杂人性的立体存在。    

0 阅读:772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69

用户12xxx69

3
2025-07-13 03:05

第一个活人殉葬是秦始皇废除的!看看兵马俑就知道了

猜你喜欢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