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面对日军重兵包围,国军营长新婚3天上战场,率42人死守阵地,师长

墟史往事 2025-07-11 15:48:44

1939年,面对日军重兵包围,国军营长新婚 3 天上战场,率42人死守阵地,师长三次下令撤退,却说:“师长,我根本撤退不了啊!”

当时,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相持阶段,日军重兵压向湘北,国军第 52 军 195 师作为第九战区第一道防线,死守笔架山阵地。9 月 23 日,阵地已遭日军 7 次炮火轰击,弹坑遍布,一片狼藉。

这里一片狼藉,到处是弹坑和破碎的武器。国军第 52 军 195 师 3 营营长史恩华,双手紧握着发烫的汉阳造步枪。

这时,耳麦里传来师长覃异之焦急的声音:“立即组织突围!我派 2 营在南岸接应!”

史恩华低头看了看手表,回答:“师座,我们被三面包围了。全营现在只剩 42 人,弹药不到正常量的五分之一。”

他踢开脚边一具日军尸体,那尸体的枪管上还挂着半截青天白日旗 —— 这是战士们用命从敌人手里夺回来的。

突然,通讯兵冲过来,一把将史恩华推进弹坑。紧接着,3 发迫击炮弹在 20 米外炸开,泥土和碎肉溅得到处都是。

为何史恩华会在如此绝境下坚守?故事还要从三天前的那场会议说起。

覃异之师长手里攥着一份电报,手都在发抖。电报内容触目惊心:日军第 6 师团、奈良支队共 3 万多人,带着 20 架飞机、30 门重炮,正朝着新墙河防线扑过来。

195 师必须在 48 小时内完成战略转移,但需要一支部队留下来断后。这是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覃异之扫视着参会的军官们,问:“谁愿意接这个任务?”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就在这时,史恩华 “唰” 地站起来,大声说:“师长,我带 3 营留下!”

覃异之猛地站起来,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他太了解史恩华了 —— 黄埔八期高材生,刚到 195 师时,就带着一个连在高安战役中打退日军一个中队。

但覃异之也知道,3 天前,史恩华才刚在长沙和未婚妻李若兰结婚。

覃异之声音哽咽:“绍声,你刚结婚,这个任务......”

史恩华往前走了半步,坚定地说:“我 18 岁参军,黄埔军校入学誓词我一直记着:‘不爱钱,不怕死,不闹意气,实行主义。’现在国家有难,我不能因为儿女情长退缩。”

就这样,史恩华带着 3 营踏上了笔架山的战场,一场实力悬殊的血战就此拉开帷幕。

9 月 20 日凌晨,史恩华带着部队赶到笔架山。这座海拔不到百米的小山,是日军从岳阳南下的必经之路。

一到阵地,史恩华就指挥士兵用铁锹、刺刀挖工事。

抵达阵地后,史恩华立即组织加固工事。当日军以坦克、毒气弹发起猛攻时,他率部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坦克,又在毒气袭击中指挥战士用湿布捂口鼻抵抗,仍有十几名战士中毒倒地。

这时,史恩华红着眼睛端起机枪,对着冲上来的日军怒吼:“狗东西,送你们下地狱!”

三天三夜的激战,3 营伤亡惨重。此时,师部下达了撤退命令,而史恩华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9 月 22 日上午,覃异之在师部急得直踱步。

侦察机报告,史恩华营已经在笔架山坚守了 3 天 3 夜,打死打伤日军 800 多人。

但覃异之清楚,再打下去,装备简陋的 3 营根本撑不住。

他下令发报:“主力已转移至福临铺,3 营立即向东南方向突围。”

一直等到黄昏,电台里只有电流声。

覃异之抓起电话:“绍声,能听见吗?我命令你撤退!”

电话那头枪炮声不断,史恩华断断续续地说:“师座...... 阵地...... 被包围......”

覃异之拍着桌子大喊:“我不管!你必须活着回来!”

回应他的,只有爆炸声和杂音。

到了 23 日下午 3 点,第三次电话接通。

覃异之几乎是吼着说:“史恩华!你要是抗命,我军法处置!”

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传来史恩华坚定的声音:“师座,军人该服从命令。但现在突围,只会让弟兄们白白送命。请允许我们战至最后一人。”

抱着必死的决心,史恩华和剩下的战士们迎来了最后的战斗。

9 月 23 日傍晚,笔架山阵地惨不忍睹。

史恩华左臂被弹片打穿,半边军装全是血。

他靠着战壕数了数子弹 —— 只剩 7 发。而对面,日军正在集结,准备发动最后的总攻。

当援军赶到时,42 具遗体仍保持战斗姿态,手中紧握着武器。他们的牺牲为 195 师主力转移赢得关键时间,助力覃异之部在福临铺设伏歼敌,支援长沙会战。

战后,百姓自发为史恩华立碑,刻‘中华魂史营长恩华之墓’;2012 年,他被追授革命烈士,事迹载入《岳阳市志》。

0 阅读:1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