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抗联战士杜希刚正要睡下,院外的狗突然叫起来。那叫声跟平时不一样。他噌地摸向手枪,谁知几个日军已经冲了进来!领头的黑大个狞笑道:“抗联的杜队长,可算抓到你了!”
杜希刚落到鬼子手里,却没半分惧色,这股硬气,全是被血海深仇逼出来的。
1931 年深秋,日军闯进杜希刚在汤原县的家,一把火烧了他家三间土房。父母和妹妹在火里惨叫,那声音杜希刚这辈子都忘不掉。两个哥哥被鬼子用铁丝穿透锁骨拖走,走的时候大喊:“活下去!”
这三个字,成了杜希刚参加抗联的念头。
1935 年,15 岁的杜希刚加入东北抗日联军。新兵训练时,他对指导员说:“我这条命早该跟着家人没了,多活一天,就多杀一个鬼子。”
仇恨给了他动力,也让他在训练中格外拼命。
训练的时候,杜希刚练枪法最下功夫。趴在雪地里瞄准,手指冻僵了就捂暖和了再练。百米外的油灯,他抬手就能打灭,战友们都叫他 “神枪手老杜”。
时间一晃到了 1939 年,抗联的日子越来越难。
1939 年冬天,日军推行 “集团部落” 政策,把山区百姓赶到 “人圈” 里,想把抗联困死。杜希刚所在的小分队在零下 40 度的深山里,靠啃树皮、喝雪水填肚子,还坚持袭击日军据点。
有一次,他们伏击了日军的运粮队,缴获了三麻袋粮食。队员们看着粮食直咽口水,杜希刚却下令:“把粮食送给附近的老乡,他们快断粮了。”
他对队员们说:“咱们啃树皮能活,老百姓吃观音土是会死人的。扛着枪打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吃上安稳饭。”
1944 年被捕后,杜希刚在监狱里的日子,比深山里更难熬。
杜希刚被押到绥棱警察署,在牢房里,隔着木板墙,他听到了孙国栋的咳嗽声。
“老杜?” 孙国栋的声音沙哑。
“是我。” 杜希刚贴着墙回答。
孙国栋顿了顿说:“于政委可能也被抓了。咱不能给抗联丢脸。”
杜希刚攥紧拳头,指节都白了:“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会说软话。”
鬼子知道杜希刚是硬骨头,偏要用酷刑逼他低头。
审讯室里,鬼子军官横山光彦盯着杜希刚,桌上摆着辣椒水、老虎凳这些刑具。灌辣椒水的时候,杜希刚被呛得满脸通红,被按在地上还不停地骂。
坐老虎凳,腿骨咯吱响,他硬是没哼一声。烙铁烧得通红,按在背上 “滋啦” 冒白烟,杜希刚昏过去又被冷水泼醒,一睁眼就朝鬼子啐唾沫:“老子的命,是你们欠的!”
横山光彦气得把茶杯摔了:“从没见过这么硬的骨头!”
鬼子的酷刑没打垮他,他反倒带头跟鬼子争起了公平。
监狱里,老百姓喝的粥稀得能照出人影。有一天,特务给杜希刚端来一碗白米饭,他抬手就掀翻了:“要么给所有人换干饭,要么这牢里没人再吃东西!”
他和孙国栋带头绝食。第一天,鬼子骂骂咧咧;第二天,牢门响了却没人送饭;第三天清晨,特务端来干饭,摔在地上:“吃!看你们能硬到什么时候!”
杜希刚拿起窝头,对看守说:“不是争一口吃的,是要让你们知道,中国人的骨头,掰不断!”
日子在酷刑和抗争中过着,转眼到了 1945 年,胜利的曙光开始露头。
1945 年 8 月,杜希刚和狱友们凑在墙角商量越狱。
杜希刚压低声音说:“放风的时候抢钥匙,左边第三个看守腰上挂着钥匙,我去抢。”
可到了 8 月 8 日,放风的哨声没响,特务在走廊里喊:“苏联人打过来了!都老实待着!”
战友们有些失望,杜希刚拍拍他们的肩膀:“急什么,胜利快来了。”
谁也没想到,鬼子败局已定,却还想做最后挣扎。
8 月 14 日下午,特务突然打开牢门,用枪押着他们去刑场。刑场在县城东头的乱坟岗。
刽子手提刀的那一刻,孙国栋突然冲出去,死死抱住日军指挥官的腿:“老杜,快跑!”
枪声响起,孙国栋身子一歪。混乱中,有人推了杜希刚一把,他滚进旁边的壕沟,听见孙国栋还在骂:“小鬼子,爷爷做鬼也不放过你们!”
孙国栋用命换来了杜希刚的生机。
天黑后,两个老乡把昏迷的杜希刚抬进柴房。第二天一早,街上有人敲锣,大喊:“鬼子投降了!”
杜希刚躺在柴草堆上,听着远处的欢呼声,眼泪顺着眼角流进头发里。
抗战胜利了,杜希刚活了下来,但他没停下脚步。
抗战胜利后,杜希刚到绥化工作,后背的烫伤疤痕阴雨天疼得钻心,他却总抢重活干。1947 年剿匪时,他带着工作队直闯匪窝,面对枪口面不改色,二十多个土匪最终乖乖缴械。有人问他怕不怕报复,他笑答:“鬼子监狱都没困住我,还怕这些毛贼?”
常年的征战和酷刑,拖垮了杜希刚的身体。
1963 年春天,杜希刚躺在病床上,手还在摸着墙上的军徽。他拉着妻子的手说:“这辈子杀的鬼子数都数不清,可总觉得没杀够。下辈子,我还当抗联战士。”
这一年,杜希刚 43 岁,病逝了。但他和无数抗联战士的故事,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像杜希刚这样的英雄有很多。他们用生命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