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对老君台打了13发炮弹,但13发炮弹都没有爆炸。日军不信邪,走过

寻墨阁本人 2025-07-11 15:04:20

1938年,日军对老君台打了13发炮弹,但13发炮弹都没有爆炸。日军不信邪,走过去一看,纷纷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跪地求饶!

这年6月1日上午,河南鹿邑县城外,来了一队日军。

这是日军第 4 骑兵旅团藤田所部,刚从安徽亳州过来。他们看着鹿邑县城,手里的枪炮都上了膛。

县城里大多是矮房子,唯独东北角有个特别高的建筑。那是老君台,打汉朝就有了,是纪念老子讲学的地方。

日军指挥官拿望远镜瞅了半天,指着县城里两个高建筑。他觉得这地方可能有中国军队,得先打下来。

炮兵赶紧架起炮。第一炮对准左边的建筑,"轰" 的一声,那楼直接塌了。日军里有人欢呼起来。

接着,炮口转向老君台。炮手瞄准了,扣下扳机。炮弹飞了出去,可没听见爆炸的响。

炮手愣了,以为自己没听见。旁边的观察兵喊:"没炸!"

"八嘎!" 炮手骂了一句,又调了调炮口。第二发炮弹出去,还是没响。

这时候,炮手额头开始冒汗。他又连打了两发,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指挥官走过来,检查了炮弹。这些都是刚从亳州军火库领的,不可能有问题。"继续打!" 他下令。

炮手咬着牙,又装了八发炮弹。一发接一发打出去,老君台那边还是安安静静。

第十三发炮弹打完,炮兵阵地上没人说话了。所有人都盯着远处的老君台,搞不懂这到底是咋回事。

指挥官拔出指挥刀,喊了一声:"都跟我过去看看!"

日军端着枪,慢慢朝着老君台走。离得越近,越能看清那建筑的样子。

走到跟前,有人看到门楣上 "老君台" 三个字。懂点中国文化的日军,脸一下子白了。

这是老子的地方!不少日军在国内时,就听过老子的名头。

那个开炮的炮手,叫梅川太郎。他爬上梯子往台上看,腿突然一软。

房梁上卡着一发炮弹,引信好好的,就是没炸。还有一发落在老子像前的神龛上,稳稳当当的。

"这是神明显灵了......" 梅川太郎哆嗦着说。他想起出征前,母亲叮嘱他别乱杀人。

指挥官 "扑通" 一声跪了下来,对着老君台磕头:"老君爷饶命!"

其他日军也跟着跪下,一个个头磕得邦邦响。刚才还凶神恶煞的样子,这会儿全没了。

其实,日军刚到鹿邑时,先炸了奎星楼。那时候梅川太郎还挺得意,觉得自己炮打得准。

可轮到打老君台,就邪门了。第一发没炸,他以为是打偏了。第二发还没炸,他就觉得不对劲了。

连着四发都没响,他手都开始抖。日军里有人说炮弹受潮了,可检查后发现都是好的。

打到第十三发,所有人都懵了。这在日军炮兵史上,从来没出过这种事。

等他们走到老君台跟前,才明白过来。这不是普通的建筑,是中国人敬奉老子的地方。

日军里有不少人知道,老子是中国的大圣人。他们老家的庙里,甚至还有人供奉老子像。

梅川太郎后来在回忆录里写,当时看到那些没炸的炮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们得罪神灵了。"

日军跪了一阵,慌忙撤走了。他们不敢再碰老君台一下,连枪都收了起来。

消息很快传到县城里。躲起来的老百姓慢慢走出来,跑到老君台看情况。

私塾先生赵万本带着几个学生,最先登上老君台。他们仔细检查,发现了十二发炮弹。

有的炮弹嵌在墙上,有的卡在树杈里,还有的插在土里。每一发都完好无损,就是没炸。

"老君爷显灵了!" 赵万本说。这话很快传遍了鹿邑县,老百姓都往老君台跑。

有人带了香烛,有人捧了供品。原本冷清的老君台,一下子挤满了人。

大家对着老子像磕头,感谢老子保佑了县城。那些炮弹留下的痕迹,成了最好的证明。

59 年后的 1997 年,白发苍苍的梅川太郎来到老君台,在老子像前跪下谢罪,带来一块刻着 “祝愿世界和平” 的四国文字石碑,如今仍立在台前。

2003 年,老君台因暴雨坍塌一角,工人在废墟中找到第 13 发生锈的炮弹。专家尝试引爆时,巨响震撼全场 —— 这发埋了 65 年的炮弹仍有威力。为何 13 发全未爆?

有人猜是建筑特殊、炮弹质量问题,但百姓坚信是老子显灵。

对此,日军档案仅简单记载 “射击目标未引爆”,专家勘察认为夯土台基可能闷住引信,却无法解释神龛上那发未沾泥土的炮弹,此事成了未解之谜。

梅川太郎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一刻我才明白,有些东西比枪炮厉害。” 他此后每年寄钱修缮老君台,信中反复提 “和平太重要了”。2010 年他去世后,儿子按遗嘱来此谢罪。

如今,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君台,墙上的弹痕、树上的伤口仍清晰可见。

导游会向游客讲述这段传奇:1938 年的 13 发哑弹,是巧合,是奇迹,更是对和平的深刻期盼。

正如老子所言 “兵者不祥之器”,老君台静静矗立,提醒着世人:别让战争再发生。:别让战争再发生。

0 阅读:20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