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谭嗣同在刑场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处死,临行刑前,他的妻子哭着喊道:“我想为你生个孩子!”而谭嗣同听后,则是回答了一句话,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谭嗣同是清廷重臣谭继洵之子,但不同于父亲传统守旧的思想和做派,谭嗣同热衷于西学,追求新思想,是维新派的积极分子。 清朝末年,当西方为主的列国通过发动工业革命进入新时代,开展航海掠夺的时候,清政府却守着自己的封建制度,再加上闭关锁国,盲目自信,已经远远跟不上世界的发展。 而在发现清廷这一只肥羊后,西方列强展开了一系列强势的掠夺,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被强行撬开大门,从此开启了一段屈辱的历史。清政府签下来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地割地、赔偿,使得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为了力挽狂澜,光绪皇帝也曾试图发动改革,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来武装自己,企图扭转局势。 当时清廷提倡学习西方技术的主要有两大派别,一帮是中兴四大名臣为代表的的洋务派,一帮是以康有为等人为中心的维新派。 光绪皇帝改革的信念非常强烈,打算重用维新派,将他们提拔上来替换掉原先的老派官员。 然而当时真正掌权者依旧是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手中既无实权,又操之过急,没有给原先的老臣过渡的余地。朝中的大臣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手中的权利被夺走,更别提洋务派的主导者皆是根基极深朝廷重臣,绝不可能坐以待毙。 而且如果改革成功,意味着原先属于慈禧太后的势力将被扫除,朝廷将由光绪皇帝掌握。 慈禧绝不允许让自己的权力被夺走,于是率先出手将光绪囚禁了起来,并打算将维新派进行清理。 谭嗣同作为维新派的积极分子,发动变革时深受光绪皇帝的重视,成为军机处的一员组织变法事宜。 光绪皇帝被囚禁后,谭嗣同一直游走各方试图营救光绪,为此他想到了袁世凯。袁世凯先前是维新派的支持者,并且手上拥有兵权,谭嗣同便请求袁世凯带兵勤王,将光绪解救出来。 然而袁世凯并非真正和他们一条心,为官多年的他早已练成了老狐狸,清楚地看出皇帝赢不了慈禧,于是表面上答应了谭嗣同,背后却立刻向荣禄告密, 慈禧得知消息后当场发怒,下令将维新派全面追缴。 谭嗣同被抓捕后,妻子买通了狱卒想要探望丈夫,看到丈夫浑身布满伤痕,被打得皮开肉绽,尽管早已努力做好心理准备,依然是心疼不已。 妻子知道谭嗣同所行之事是为国为民,一直支持着丈夫,也知道革命之事多有凶险,但没想到分别的日子会这么快来临。 想着二人尚未有子嗣,妻子觉得非常遗憾,便对谭嗣同说道:“我想为你生个孩子。” 谭嗣同摇摇头,安慰妻子道:“现在国家动荡,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奴隶。” 实际上谭嗣同是有机会先行逃跑的,但他为了警醒百姓,毅然留下来准备以身殉国。 但当时的人们早已被封建思想框束多年,变得麻木不仁,不知何为改革,更不懂谭嗣同的慷慨就义。 慈禧对谭嗣同恨得牙痒痒,行刑的时候都不愿意让他痛快地离开,特地安排刀斧手找来一把极钝的刀,一点一点折磨谭嗣同。 这也是为了“杀一儆百”,警告那些试图影响慈禧统治的人,让百姓看看“判党”会有怎样的下场。 行刑的当天,百姓们还想着凑热闹,向六位维新派的志士扔烂菜叶。 谭嗣同的伙伴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但他早已视死如归,没有任何害怕和后悔。轮到谭嗣同时,刽子手特意换了一把没有开刃的刀,满满地折磨谭嗣同,一共砍了三十多刀才将他处死。 慷慨就义的时候,谭嗣同不过三十三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期。 当国家处于黑暗的时期,总有一些先行者,赌上自己的生命寻找光明,为国家为民族带来希望。彼时的清政府还沉迷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不肯醒来,守着自己的封建思想和权力,幻想着用落后的制度重回王朝的巅峰。 虽然维新派的革命未能成功,但他们的精神依然鼓舞着无数有志之士,在人民的心中留下追求新思想的火种,意义重大。
1864年7月,李秀成被俘虏,曾国藩有个疑问:“秦日纲能力很差,为什么能封王;罗
【4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