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变身生命侦察兵:“赛博甲虫”突破瓦砾,照亮灾后救援新曙光 在断壁残垣中搜寻生命的迹象,或许即将迎来一位令人惊叹的帮手——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赋予普通甲虫新的使命,将其打造成可远程操控的“赛博甲虫”(ZoBorg),为灾后搜救带来革命性突破。 为何选择甲虫?研究团队负责人 Thang Vo-Doan 博士与研究助理 Lachlan Fitzgerald 揭示:黑甲虫(Zophobas morio)是真正的“地形大师”。其足部的微小倒钩结构,使其能在瓦砾的粗糙岩石和混凝土碎块间牢牢攀附、灵活穿梭,这种天然能力远超传统搜救机器人。昆士兰大学的跨学科团队正是看中这一点,巧妙地将科技嫁接于自然杰作之上。 团队为甲虫量身定制了不到0.5克的超轻“电子背包”,它如同一个微型神经中枢,内置电极与信号发射器。通过精准刺激甲虫触角或鞘翅基部,可分别指令其前进、转向或攀爬,如同使用手柄操控游戏角色般直观。最关键的是,这种刺激完全无损甲虫的自然寿命。 在严格的实验室测试中,赛博甲虫展现了令人振奋的潜力。即使背负与电池等重的负载,它仍能稳健攀爬仿石墙面,速度仅比空载时降低10%。在模拟的复杂瓦砾堆中,它能灵巧地绕过障碍物,穿梭于狭窄缝隙。单次负重任务续航超过5分钟,为未来集成微型摄像头和传感器赢得了宝贵时间窗口。 为让赛博甲虫真正走向灾害现场,团队正加紧开发微型电源与视觉模块。目标是赋予其360°全景视角、红外夜视能力及环境传感器,并通过后端AI算法实时分析传回影像,快速锁定幸存者位置、评估伤情。这将把黄金救援时间从“数天”大幅缩短至“数小时”。 Vo-Doan博士与Fitzgerald满怀信心地宣布,在获得澳大利亚科研基金及多国救援机构的支持下,赛博甲虫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完成野外测试,并实际投入地震、矿难等废墟搜救。尽管伦理与生态安全评估仍需完善,这项技术无疑为城市及偏远地区的灾难救援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全新路径。
现在该轮到老美摸着中国过河了,东大又放大招,搞出了个C-14核电池。这可不是核电
【33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