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次被气的够呛!他们的顶级科学家藤岛昭,居然带着核心技术连夜组团投向中国,他还放出话来:一定要助中国登顶全球科技巅峰!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要知道,藤岛昭在日本乃至全球科学界的地位,那可真是泰斗级别的存在,他24岁就发现了光化学中的“光解效应”,这在当时的日本学界简直是石破天惊。
他一生专攻光催化领域,与导师本多健一共同发现的“本多-藤岛效应”,直接开启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纪元。
这项成果在业内的影响力有多大?打个比方,就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藤岛昭的研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光能利用的认知。
他不仅是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还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获得过日本国际奖、日本学士院奖等多项顶级荣誉,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奖。
可以说在光催化领域,藤岛昭就是活着的传奇。
更厉害的是,藤岛昭还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宗师级人物,他培养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三位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是江雷、刘忠范和姚建年。
江雷院士在藤岛实验室深造时,藤岛昭不仅倾囊相授,还赠送了价值上千万日元的仪器设备,助力他回国建立实验室。
这种“一门三院士”的佳话,在科学界极为罕见,足见藤岛昭的育人眼光和胸怀。
按理说,这样一位国宝级科学家,日本应该奉为上宾才对,可为啥他会毅然决然地投奔中国呢?
原来藤岛昭多次在日本国会听证会上痛陈:“我们团队的项目因为需要10年以上投入,被政府砍掉经费,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日本科研政策急功近利,只看短期经济效益,对基础研究缺乏耐心和支持。
而咱中国就不一样了,上海市政府与高校共同出资上亿元为他新建研究所,经费是日本的两倍多,这种反差,让藤岛昭看清了日本科研环境的衰落,也看到了中国科技崛起的希望。
藤岛昭当初选择离开,在日本引发了巨大争议,日本媒体《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纷纷报道,民众在网络上吵翻了天。有人骂他“卖国”,有人惋惜“日本智慧流失”。
但藤岛昭不为所动,他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科研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我要去能让理想开花结果的地方。”
这种对科学纯粹的追求,让那些只盯着短期政绩的日本政客,显得格外渺小。
来到中国后,藤岛昭的团队迅速在光催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
2021年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后,他带领团队在光催化材料研发、环境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他们研发的光催化自洁涂料,被应用于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外立面,能有效分解污染物,让建筑始终保持洁净。
更令人振奋的是,藤岛昭团队正在研究,将光催化技术与生物医药结合,开发出能精准阻击癌细胞的药物。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光催化领域的国际地位,更让日本学界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最近一个月,也就是2025年6月,藤岛昭团队又有了新动作,他们与浦东供销社合作,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农产品保鲜和食品加工异味消除,推动科研成果向农业领域转化。
同时上海理工大学光化学与光材料研究院宣布,藤岛昭团队在2024年的研究成果显著,2025年将重点推进光催化技术,在医疗场所的病毒消杀应用。
这些进展,再次证明了藤岛昭选择中国的正确性。
有人可能会问,藤岛昭都83岁高龄了,为啥还这么拼?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选择。中国给了我实现理想的土壤,我要用余生为中国科技崛起添砖加瓦。”
这种胸怀,这种格局,让那些只会窝里斗的日本同行相形见绌。
从藤岛昭事件中,我们能看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个人选择,更是全球科技格局变迁的缩影。
当日本在科研投入上裹足不前时,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广纳贤才,用真金白银和广阔平台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
藤岛昭的到来不是个例,而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热土。
那些还在纠结“卖国”标签的日本人,不如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留不住自己的国宝?
而我们中国,更应该珍惜这些顶尖人才,让他们的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毕竟科技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谁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谁就能在未来的科技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