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李鸿章的生活到底有多奢靡?翻翻他给女儿寄去的食材清单,再看看他吃饭动用

岁月解读师 2025-07-10 20:39:00

清朝时期,李鸿章的生活到底有多奢靡?翻翻他给女儿寄去的食材清单,再看看他吃饭动用的人手和花销,就明白,光是吃喝一项,没有二万两白银根本维持不下去。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李鸿章收到女儿书信的那天,天津督署正堂里吵作一团,账房、幕僚、衙役围着桌案,催缴军饷的折子叠了一摞,江南运来的银两未到,北洋军械厂已停工数日,衙门上下焦急不安。 此时,账房递上一封家信,那是女儿写来的短札,笔迹娟秀,言辞淡然,只提了一句,近日食欲不振,忽然很想喝一碗鸭蛋粥。 李鸿章盯着字看了许久,周围幕僚还在商议兵饷调度,气氛紧张,李鸿章放下折子,吩咐账房备双黄蛋两百枚,选新收稻米十斤,命亲兵快马送往天津城外女儿处。 那年盛夏天津已进伏天,亲兵出督署,沿官道疾驰,每到一处驿站,需交银换马,给驿卒赏钱,沿途衙役见到督署印信,也要递上封礼以示恭敬。 等快马抵达城外码头,账房统计花费,单程用去二十八两白银,送去的双黄蛋不过数两银,真正的开销尽在沿途赏银、草料、换马之费。 账房看着账簿,默算了一遍,这笔钱相当于天津城南一户小户人家一年的吃用,李鸿章对这些银子从不吝惜,若真只靠官俸,送不起这样一碗粥。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年俸四万两白银,乃清廷最高级俸禄之一,账面上这已是巨额,可每年用于家宴、上下打点、宅院园林修缮、养马雇人、族人吃穿,消耗极大。 天津、北京、合肥三地宅邸往来,各项用度繁杂,仅凭俸银远远不足,李鸿章掌管洋务局、电报局、招商局、轮船公司、江南制造总局,种种洋务企业每年都有分红。 商人结算货款时按例奉谢,回扣、赏银、货利,源源不断汇入账房,账房另开专册,按月记入,分作两部分,一份存内库,一份作日用赏银。 这笔钱如流水进出,花在哪里都有人心知肚明,每日饭桌上的花销,亦同样庞大,李鸿章早饭必饮粥,粥用新收稻米,挑碎淘净,再用碧螺春茶汤泡制,米碎在茶汤中散开,带微弱茶香。 粥内佐人参粉,量定不多不少,负责端粥的是专人,须试温调羹,搭配四碟小菜:腌笃鲜、炒菜心、茶拌豆腐丝、炝萝卜丝。 厨房为此安排七八人:一人煮粥,一人泡茶,一人挑米,一人煨人参汤,一人调配温度,另有烧火、打杂、端送。 午饭是正餐,头厨每日与“菜单总管”商议,凌晨三时拟菜色,账房核准后,递至李鸿章书案,由本人批定,菜式分大荤、素清、汤羹,鱼翅、鲍鱼、鹿筋、海参各有来源。 鱼翅福建装船,鲍鱼广东水道,鹿筋海参辽东采买,所有海味先净水泡软,再去腥配料,再交头厨处理。 一道海参焖蹄筋,辽东大号海参每只五两银,宴客需四只起用,另有红烧大虾、清蒸河鲈、炖鸡汤、焖猪蹄筋、酱烧黄鱼,每道皆有专厨掌勺。 晚饭以汤为主,老母鸡三小时炖汤,汤面不可有浮沫,底料黄芩、人参、当归,另配羊骨髓,此方由太医院开具,汤厨每日进药铺取料,严格不差分毫。 厨房内二十余名仆人三班倒,昼夜轮值,分头厨、二厨、汤厨、配菜、案板、洗菜、烧火、烧水、打杂。 账房每日核对菜价、柴米、盐酱醋茶用度,制账三份:一份李鸿章亲审,一份账房存档,一份库房核查,流程丝毫不得差误,违者轻罚银,重逐出。 有一年,李鸿章在天津督署宴请北洋水师将领,席间上清汤炖燕窝,汤滚极烫,将领喝下去满头大汗,却不敢放碗。 李鸿章低头夹菜说汤必须够烫,才见得清底下有没有真料,话传至厅外,厨房即刻接令,汤温稍减者,立刻革职,将领只得抹着汗小口小口喝完,起身谢过。 饭桌上,坐席位置分明,先上菜,后撤碗,先添汤,后换盘,皆有定例,宴客九道菜,客人若夸赞,再加“赏菜”。 厨房从温度、色泽到器皿搭配,须预演,账房每日点验盐米酱醋来源,盐取定点盐商,绝不混用井盐海盐,米用合肥宅地新米,酱油浙东采买,醋山西老陈醋。所有流程无一省略。 这些宴席不仅是吃,洋务企业商人、地方将领、衙门差役、朝中亲王,皆在饭桌上递送人情,维系利益,每一桌菜都是一场战役,厨房调度如行军布阵,账房核账如军需补给,仆人奔走如传令兵。 李鸿章晚年胃口渐差,饮食改为温软稠粥与蒸蛋羹,厨房依旧照例三班倒,菜单逐日上报,账房每日记账,去世之日,喝完最后一口汤,轻声问一句,海参是否炖过头,汤厨跪地回禀,不敢多言。 李鸿章身后,账房仍每日开账,直至三日后,宾客吊唁完毕,厨房火气才渐渐熄灭,账簿里记着每一笔鸡汤柴火、每一块鱼翅银两、每一只双黄蛋来源。 后人翻看,不见饭菜,只见晚清风雨中,以吃喝维系的庞大机器,一生官运通达,军政财三权在握,饭桌上记录的银两花销终成旧账。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岁月解读师

岁月解读师

解读岁月,重现历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