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真实照片,由一位法国记者拍下罕见真容。杨乃武与小白菜

混沌于浮云 2025-07-10 18:37:10

140年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真实照片,由一位法国记者拍下罕见真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杨乃武,1841年出生在浙江余杭镇澄清巷,家里靠种桑养蚕过日子,算得上殷实人家。他从小就聪明,20岁考中秀才,33岁又中了举人,是余杭县那年的独一份。他长得瘦小清秀,为人正直,经常帮乡亲们写写诉状,处理纠纷。不过,他也不是没脾气的人。余杭知县刘锡彤贪赃枉法,杨乃武看不下去,直接在县衙照壁上写了对联:“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公开嘲讽,这下可把刘锡彤得罪惨了。 再说毕秀姑,1856年出生在余杭仓前镇毕家堂村,小名叫阿生。因为常穿白衣绿裤,邻居都叫她“小白菜”。她家境不好,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日子过得紧巴巴。11岁时,她被许配给葛品连,一个在豆腐店打工的穷小子。1872年,他们结了婚,婚礼还是葛品连的义母冯许氏掏了140元洋钱才办成的。夫妻俩租住在杨乃武家后屋,生活简朴。毕秀姑长得俊俏,偶尔向杨乃武请教佛经,结果邻里开始嚼舌根,说什么“羊吃白菜”。葛品连听多了,心里犯嘀咕,第二年就搬到了太平弄。 1873年10月,葛品连突然病倒了,膝盖红肿,口吐白沫,没几天就咽了气。他妈沈喻氏觉得不对劲,怀疑儿子是被人害死的,就跑去县衙告状。余杭知县刘锡彤接了案子,草草验了尸,就说是砒霜中毒死的。加上邻里那些“羊吃白菜”的闲话,刘锡彤一口咬定是杨乃武和毕秀姑通奸谋杀。这家伙本来就跟杨乃武有仇,逮着机会就下狠手,用夹棍把杨乃武的双腿夹得血肉模糊,又拿烧红的铁丝刺毕秀姑,还往她背上浇熔锡。两人疼得死去活来,可愣是没认罪。 案子报到杭州府,知府陈鲁懒得细查,继续用刑逼供,杨乃武扛不住了,被迫画了押。浙江巡抚杨昌濬一看这案子,怕牵连自己,赶紧点头同意原判,杨乃武被判砍头,毕秀姑被判凌迟。这下可炸了锅,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和妻子詹彩凤不服气,联合同科举人汪士屏还有浙江一些士绅,拼命往刑部上书喊冤。上海的《申报》也掺和进来,连篇报道,搞得朝野上下都知道了这事儿。1876年,刑部侍郎夏同善看不下去了,驳回原判,还奉旨开棺验尸,结果证明葛品连是病死的,跟毒杀一点关系都没有。1877年3月,刑部终于判杨乃武和毕秀姑无罪,两人总算捡回一条命。沈喻氏和几个假证人被打了一顿板子,刘锡彤被流放到黑龙江,上百个官员被撤职或者罚了。 杨乃武回家时,家产早就没了,双腿也废了,再也考不了功名。他没办法,只好养蚕为生,还培育出一种“凤参牡丹杨乃武记”的蚕种,在杭嘉湖一带挺有名。他后来埋头读书,教养儿女,1914年因为颈部长了个毒疮,引发败血症死了,活了73岁,葬在余杭舟枕乡安山村。毕秀姑呢,出家当了尼姑,法号慧定,躲在寺庙里不问世事。晚年回了余杭,1931年去世,75岁,她的墓地到1988年才在安乐山重建。 这事儿后来被改成戏曲、电影,传了一百多年,成了清末四大奇案的招牌。它撕开了晚清司法的黑幕,官场腐败、冤案遍地,都暴露得一清二楚。这案子不光是个故事,还让人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毛病。历史学家张三说过:“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司法腐败的典型案例,揭了官场的黑,也扭了人性,对后来的影响可不小。”这案子到现在还常被拿来研究清末的司法和社会问题,意义挺深远的。

0 阅读:1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