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他发财!6月29号,广东放暑假了,子女们来工厂和父母团聚,而老板不但没有赶他们走,反而又进了一批新的桌椅,让孩子们在“学习室”学习,网友:这才是真正的好老板。
这几天,一个广东工厂老板的做法在网上火了,别人家的工厂暑假都嫌孩子闹腾,他却专门腾出地方给员工子女建了个学习室。事情还得从五年前说起,那个闷热的夏天,袁志华照常在车间里转悠检查。走到仓库那边,他愣住了。
七八个孩子挤在角落里,有的趴在破纸箱上写字,有的抱着手机发呆。最小的那个女孩才六七岁,正在用废弃的缝纫线头编手链玩。你们怎么在这儿?袁志华蹲下来问。
爸爸妈妈让我们别乱跑,会给他们扣工资的。孩子的话让袁志华心里一紧。
这一幕勾起了他的回忆,三十多年前,他也是这样的孩子。粤东农村出身,家里穷得叮当响,书包都是妈妈用化肥袋子改的,上面的针脚歪歪扭扭。
初中没读完,他就跟老乡来东莞打工了,流水线上的日子不好过,掉个螺丝钉都要扣钱,更别说带孩子上班这种事。可是那些留守在老家的孩子,一年到头见不着父母几面,这样下去能有什么出息?
袁志华当晚就决定了,要给这些孩子弄个像样的地方,管理层里有人反对:咱们是开工厂的,又不是办学校,这不是瞎折腾吗?
袁志华没多解释,直接拍板:腾出最大的那间空房子,买桌椅,装空调。三天后,"阳光教室"就正式启用了。不光有崭新的桌椅,员工们还自发捐了不少课外书。袁志华又联系了附近的大学,请来志愿者当老师。
上午辅导作业,下午搞兴趣班。英语角、手工课、安全教育,甚至还组织孩子们参观生产线,让他们知道爸妈的工作有多辛苦。变化最明显的是员工老李的儿子。
这孩子以前整天抱着手机打游戏,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参加了机器人拼装课之后,竟然主动问爸爸:流水线能改成自动化的吗?我想学这个!
老李当时就红了眼眶:以前放暑假他天天嚷嚷要回老家,现在反倒催着我早点来上班。
更让袁志华高兴的是,这几年陆续有孩子考上了大学。去年春节,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小雯拿着录取通知书来拜年,袁志华包了个大红包给她。
每天下午六点,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像小鸟似的扑向刚下班的父母。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总是跑到袁志华跟前,举着画说:叔叔你看,我画的未来工厂,楼上是教室,楼下是机器人!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把阳光教室的牌子照得金灿灿的。袁志华经常想起二十年前,自己蹲在出租屋门口,用粉笔在地上教同乡孩子写名字的那个下午。
做书包的工厂,总该装得下比书包更重要的东西。袁志华常这么说,在这个讲究效率和利润的时代,袁志华的选择看起来有些"不务正业"。但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企业的温度,从来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在一个个细节里体现出来的。
有人算过账,这个教室一年的运营成本要好几万,但袁志华觉得值得:钱可以再赚,孩子的童年和成长却等不起。这些年,厂里的员工流动率明显降低了,大家都说在这里干活踏实。孩子有地方去,我们上班也安心。这是很多员工的心声。
有网友感慨: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是天天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为员工着想。也有人质疑:表面上是做好事,其实不就是为了留住员工降低用工成本吗?
但更多人支持袁志华的做法:管他出发点是什么,至少孩子们受益了。现在这样的老板太少了。
一位在外打工的母亲留言:看哭了,我家孩子也是留守儿童,多希望能遇到这样的老板。
还有工作者点赞:这种企业教育模式值得推广,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
你怎么看待袁志华的这种做法?是真心为员工考虑,还是另有目的?如果你是打工人,愿意选择这样的企业吗?
信息来源:阳光8点袁班长(抖音账户)2025年6月29日|孩子们都放假了,都来到工厂里过暑假了,给孩子们添加了一些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