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看着镜子里37岁的自己,突然宣布一项彻底的决定——终身禁欲。他没有征求妻子的意见,也没告诉家人,只是在一次祷告后,独自写下一句话:“从今以后,断绝男女之欲。”这一天,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搅乱了不少无辜女性的命运。从他的侄媳、孙女,到身边的年轻信徒,一桩桩禁欲“实验”,最终演变成精神和肉体上的困境。 1906年之前,甘地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安稳。他已有妻子和孩子,是个普通的印度男人。但那一年,他突然宣布——终身禁欲。他认为,一个人若想服务国家、战胜压迫,就必须做到彻底的自律,连夫妻间的欢愉都该舍弃。 他说禁欲能净化灵魂、强化意志,还能让人专注于更高的政治目标。他不仅自己开始执行,还要求追随者一同效仿。这种理念很快成为他精神生活的核心。他把性看作原罪,是一种令人堕落的诱惑。他越是刻意避开,越要挑战自身的欲望。 这一切起初看起来高尚,是一种精神修炼。但问题在于,甘地并没有把禁欲仅限于自己。他把这个理念推广开来,甚至延伸为对女性身体的直接干预。他要测试自己的“纯洁”,方法却是让年轻女子睡在他身边。这,就是争议的源头。 禁欲最初只是甘地个人修炼,后来却变了味。他不再满足于冥想或祷告,而是开始所谓的“实验”。他声称,要检验自己的意志是否坚不可摧,就得面对最直接的诱惑——女性身体。他的办法是:让年轻女子与他共寝,彼此赤裸,只隔一层布帘。 最早参与试验的,是他的侄孙女Manu,那年她只有17岁。她从小由甘地抚养,视其为导师。后来又有另一位名叫Abha的年轻女性加入。她们都是甘地身边的“工作助手”,在众人眼里,是亲如家人的人。 甘地安排她们与自己同床,只为验证自己是否真的禁得住诱惑。他让她们在他身边更衣,甚至沐浴。整个过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持续数年。他在日记中称,这些行为没有动机,纯粹是修行的一部分。 但这些女孩并不完全自愿。她们出于尊敬、服从,甚至出于“精神依附”,无法反抗甘地的安排。这种看似“理性”的实验,其实夹杂着权力压制、心理操控,让她们身心俱疲。 到了1945年以后,甘地的“实验”越来越广为人知。他的追随者中,不少人感到不安。有些人选择沉默,有些人直接质疑:这真的是灵性实践,还是一场伪装下的心理控制? 尤其在1947年诺阿卡利危机期间,印度正处于独立前夕,局势动荡。甘地忧心如焚,却加重实验频率。他说,越是动乱时,越要考验精神强度。但别人看来,他是在转移焦点。他安排Manu与他共寝的做法,连最亲近的助手也难以接受。 有的弟子开始退出,曾支持他的政治人物也逐渐疏远。他的精神导师明确劝告:这不是Brahmacharya的真正含义。可甘地执迷不悟,甚至在公开场合辩解称:“我没有感到欲望,所以我是纯洁的。” 只是,真相远没这么简单。据他的私人信件记录,有几次,他确实“感受器官反应”,甚至产生羞耻之情。他自己也在写给Birla的信中承认:这并非毫无心理波动。他只是强迫自己压下冲动,然后再宣称“胜利”。 问题是,这样的胜利,是以他人尊严为代价的。 1948年,甘地遇刺。人们缅怀他非暴力的伟大成就,却鲜少提及这些禁欲实验。官方传记中,几乎不谈Manu、Abha的经历。而当代学者和历史评论家,则开始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女性主义者指责甘地利用精神权威压迫女性,把她们当成实验工具。在一个男性至上的结构中,他虽宣称“尊重”,但行为本质却是对年轻女性身体和心理的侵犯。尤其是她们年纪尚轻,无法形成自我判断时,更容易被操控。 反思甘地,不是为了否定他的成就,而是提醒我们:信仰与权力一旦结合,哪怕出发点再纯,也容易变形。他的禁欲理念,是对抗殖民压迫的方式之一,但当他把这理念投射在无辜女性身上,就越界了。 那些参与“实验”的女性,有的终身未嫁,有的沉默多年。直到几十年后,才有人敢站出来说出曾经的不适与羞辱。
甘地看着镜子里37岁的自己,突然宣布一项彻底的决定——终身禁欲。他没有征求妻子的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7-10 16:41:40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