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5日,国民党第103师在广东三水起义。解放军要求第103师截击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7-06 17:02:54

1949年10月15日,国民党第103师在广东三水起义。解放军要求第103师截击一下第23军,但师长曾元三却说:“挟住第23军是做缺德事啊!现在是各走各的路,我决心投降,不干预别人。我们不吃这井里的水了,也不能往井里拉屎撒尿。” 被誉为洛阳桥头武状元,曾于东方的直布罗陀一战中与敌人血战,巧妙的用炮弹将渡江用的钢绳炸到对岸。 曾元三原本出生于一穷困家庭,在他尚且7岁那年,房屋全部被土匪给烧光了,一家人在饥寒交迫之下投奔外公家。 曾元三自小便天资聪颖,品学兼优,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但在抗战岁月,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在16岁时,他便瞒着父母弃文从武,走上了军戎生涯. 1925年,曾元三前往四川。不久后他开始担任军长李筱焱的警卫.1928年48军即将面临中央政权的改编后,曾元三不忍目睹贵州人民骨肉相残的恶战,所以告假离开前往南京报考军校。 1932年,他通过勤学苦练在近千名的考生中位居第一,被称之为洛阳桥头武状元,在1934年他便开始担任八十五师510团二营任少校营长。 在武汉保卫战中,在日军进攻田家镇要塞时,曾元三率领245团前往支援,与日寇展开激战,浴血搏战,在激烈的厮杀过后,曾元三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的腿部曾多处中弹负伤,然而重伤依然不下火线,拒绝离开战场,仍然在前线带伤指挥作战。 在松山一战时,原本松山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滇西抗日的主战场,而且海拔高达2000多米,宛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有一夫当万夫莫开之势,被美国被称之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而且日军在1942年以来,就已经在滚龙坡、大垭口、松山针等地修筑了7个据点群,让堡垒更加的固若金汤,在这种情况下,要与日军交战,难于登天,九死一生。 曾元三率部队赶到后,为歼灭盘踞松山的日寇,突破怒江这一天险,先暂时将部队驻扎在了东岸,因为江水分外汹涌,面临着渡江的难题,在日军坚固的防御攻势下,我军战士若要渡江,则势必会出现重大伤亡。为摧毁敌人的堡垒,并胜利渡江,所以曾元三令战士们用炮弹将渡江用的钢绳打到了对岸。 在拔除日军最后一个阵地时,曾元三便率全体官兵进行佯装攻击,配合其他部队装入10吨TNT炸药,成功将松山顶炸翻,最后歼灭了日军残余兵力。 成为了我军自抗战以来,首次反攻日寇的大胜利。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彼时他说是139军103师师长,我军部队要求他截击一下23军,但曾元三拒绝了,他觉得这是缺德事,自己已然投降了,没道理利用之前国军的身份,让23军放松警惕,夹击他们。 就像李仙洲被俘虏时,我军让他劝其他国军将领投降时,他总是不停摇头。平时他接受改造都是颇为积极的,不管叫他干什么,他总是格外卖力,甚至都会主动拿过抹布不停的打扫。 但每当别人让他向邱行湘学习,劝降其他国军将领时,他便说我山东人学不会。他觉得自己已经投降了,虽然认同了部分共产党的理念,但没道理劝别人投降。 于曾元三而言,他觉得自己投降了,却没道理去攻打别人,显得不太道义。既关乎他们曾经的情谊,也关乎他们曾经的信仰。 但无论如何,曾元三接受了我军的和平改编,直到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元三又主动请缨回到贵州工作,还曾担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副主任,直到1986年6月才去世,终年78岁。 参考资料: 《解放战争:决战》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