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下曾国藩修改李秀成自述,都改了哪里,如何修改的? 1963年,曾国藩曾孙曾

墨染青天 2025-07-10 15:50:00

探讨一下曾国藩修改李秀成自述,都改了哪里,如何修改的? 1963年,曾国藩曾孙曾约农在台湾公布《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这份被曾氏家族秘藏百年的三万六千字手迹,就是这份手感也是曾国藩删除后的,据说原版估计能有五万字左右。 就是这三万六千字都与曾国藩当年呈送清廷的两万七千字删节本还是相差巨大。 通过比曾家后人的原稿对发现,曾国藩至少在五个关键处对原稿进行了篡改,为事,为他,为自己。 第一处、天京突围时间的刻意延后 原稿记载李秀成护卫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的时间是“初更之候”(约19时至20时),此时天刚擦黑,太平军从湘军炸开的城墙缺口冲出。 但曾国藩用墨笔将“初”字改为“四”字,将突围时间延后至“四更”(次日1时至3时)。 这一改动看似细微,实则关系重大,初更突围意味着湘军围城防线存在重大疏漏,按清廷军律,曾国荃等前线将领需承担失守责任。 而四更突围则可解释为湘军彻夜严防后,太平军趁黎明前的疲惫间隙侥幸逃脱,责任大幅减轻。 曾国藩在奏报中声称“官军苦战到见星才收队”,并虚构湘军伏兵“三更未收队”。这篡改在幼天王洪天贵福的供词中得到反证。洪天贵福明确提到“初更冲出”,与李秀成原稿记载完全一致。 第二处、洪秀全死因的改写 原稿清晰记载洪秀全“四月廿一日病亡”,并强调其“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让医生治疗,的自然死亡过程。 但曾国藩为彰显湘军战功,在奏报中谎称洪秀全“服毒而死”,并篡改原稿为“因九帅之兵,处处地道近城,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五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这一谎言被干王洪仁玕、幼天王洪天贵福的供词彻底揭穿:洪仁玕称洪秀全“卧病二旬升天”,洪天贵福更详述“四月初十日起病,十九日病死”的具体病程。 曾国藩如此篡改,既是为了迎合清廷对“逆首”不得善终的政治期待,也是为了掩盖湘军长期围城却未能生擒洪秀全的尴尬事实。 三处、李秀成被俘经过的修改 原稿如实记录李秀成因乡民贪图财宝而被“两个奸民获拿”,但曾国藩将其改为“遂被曾帅追兵拿获”,后又升级为“遂被曾帅官兵拿获”。 一方面,曾国荃为掩盖其部下萧孚泗劫掠天王府财宝的丑闻,刻意将李秀成被俘功劳归于湘军正规军。 另一方面,曾国藩需要塑造“天兵天将”的神话,若让清廷知晓李秀成是被普通乡民擒获,湘军之功劳又减。 四处、对天朝十误的选择性删除 原稿第十误为“误立政无章”,直指太平天国后期政治腐败、制度混乱的根源。 但曾国藩将其改为“误不应专保天京,扯动各处兵马”,将太平天国失败归咎于战略失误,刻意淡化湘军久攻天京不下,是因为洪秀全调动天下兵马援京,所以湘军才陷入苦战。 这一改动原本属于李鸿章、左宗棠的江浙战功被揽入曾氏兄弟名下,而太平军因回防天京导致江浙空虚的事实被彻底抹煞。 罗尔纲先生指出,这种篡改不仅扭曲了历史真相,更成为后世贬低太平天国战略能力的重要依据。 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江浙跟李世贤和李秀成的苦战被淡化。 五处、就原稿末段的遗憾缺失 原稿第74页之后的内容被曾国藩撕毁,至今下落不明。 根据曾氏家族内部流传的,李秀成在末段隐晦提出“防鬼反为先”的主张,呼吁曾国藩联合太平军余部抵御列强,取代清廷,并暗示其“手握重兵,可成大事”。 洋人才是第一大患! 这种“劝进”言论一旦泄露,曾国藩将背负“意图谋逆”的罪名,面临灭族之祸。 因此,曾国藩在处死李秀成后,立即销毁原稿末段,并拒绝将李秀成解送北京。 这一删改直接导致后世对李秀成真实政治意图的长期争议,而曾国藩“忠臣”形象却借此得以保全。 曾国藩是一名出色的官僚,他通过美化湘军战绩、掩盖内部、迎合清廷猜忌,他成功将自己塑造成“再造社稷”的功臣,同时避免了功高震主的危险。 然而,历史的真相并未被完全掩埋,洪天贵福的供词、洪仁玕的回忆、原稿上残留的朱笔删改痕迹,都在无声诉说着曾国藩篡改历史的真实动机。 正如罗尔纲先生所言:“曾国藩盗改原稿,不是简单的文字修饰,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造假。” 这种造假不仅扭曲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叙事,真是印证了那句话“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太平天国#

0 阅读:25
墨染青天

墨染青天

墨染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