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贼太难防,1700万说没就没了!”上海徐女士(化名)白手起家的公司,表面订单不断,实际七年没赚到钱,连员工社保都得自掏腰包垫付。直到彻查才发现,钱不是没赚,是被老员工王静(化名)一点点挪走了。
王静每月拿着8000块工资,手里却攥着公司银行U盾和公章,把公司账户当成私人提款机。她朋友圈里,十万的钻石手镯、限量款鳄鱼包随处可见,自称商场超级VIP,买东西非大logo不选;更夸张的是每年花120万做抗衰医美,单次就砸30万,花钱如流水。
其实这类“内鬼”案子并不少见:上海青浦的财务朱某某,12年间挪走1360万投入股市,最后亏到抵押房产;赣州某公司项目负责人,靠虚报工人工资套现28万,最终获刑九个月。这些案例套路如出一辙:老板过度信任,让员工大权独揽,监督机制成了摆设。
就像徐女士,仅靠手机APP审核付款,连审核U盾长啥样都不清楚。把财务大权全交一人,不分权、不审核,无异于开门揖盗——老鼠进了米缸,哪有不撑破肚子的?
防“家贼”,三道防线必须扎牢:财务岗位坚决分权,管钱和审核绝不能一人包办;每月对账得动真格,别流于形式;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审计,突击查账比实时监控还管用。有老板说得实在:“信任不能代替制度,心再大也得锁好保险柜。”
企业终究不是慈善堂,规矩严格些,既是帮员工守住底线,也是护住自己的血汗钱。毕竟1700万的教训,谁也扛不起啊。各位读者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